□ 中国妇女报记者 姚鹏
一名女设计师会如何看待自己设计的战舰?
周巍的回答是,每当看到一条新船下水,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诞生一样。所里的同事常常拿她开玩笑:你的孩子又出世了!
“生孩子是十月怀胎,造船则是十年磨一剑。”周巍说。
32年造舰生涯,这位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水面舰船研究部总体专业学术带头人已经主持并参与了我国现役数十艘水面战斗舰艇的研制工作,先后担任过两型舰船的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见证了我国主战舰船作战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其中某新型舰的研制成功,对海军的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水面舰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为万里海疆铸起了一面坚固的盾牌。在舰船制造这个传统的男人世界里,周巍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一名撑起半边天的女“铸盾”者。
受父母的影响,周巍上大学时填报的志愿便是造船,当时,一个班上只有四名女生。1983年,周巍被分配到701所,开始在老前辈的指导下搞舰船总体设计,参与研制的第一艘军舰,正是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制的现代化军舰。周巍记得,目送战舰徐徐下水的时候,她的心中充满了自豪。
造舰并不是件轻松活,跟钢板打交道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为了防止下水过程中由于船体稳性不好或重心不稳对船造成损伤,每条船下水之前,周巍都要下到底舱对船的重心位置进行估算。过去,建造中的舰船上工作条件往往非常恶劣,舱内不仅梯道不全,光线昏暗,而且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热得像蒸笼,即便如此,周巍也从未有过犹豫。在主持某型舰下水工作时,为了确保下水计算的准确性,她带领现场技术人员,每天冒着酷暑上舰查舱,每次进舱不到五分钟就已经全身汗湿。在进行倾斜试验时,无论是40℃的炎夏,还是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身为总指挥的她在露天甲板上经常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试验做完也顾不上休息,而是回到办公室继续通宵达旦地加班计算。
“我们的口号是确保万无一失,工作再累再枯燥也要反反复复地去做,不能让船出现任何问题。”
战舰下水后,试航同样是对设计者的重大考验。周巍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过去,由于舰上条件差,常常不让女同志上舰,即使上了舰也要尽量少吃东西,为的是少上厕所。现在条件改善了很多,舰上有了女兵专用空间,吃住条件也比以前好,但晕船这一关仍然绕不过去,特别是高海况试验时,专门选风大浪高、海况恶劣的天气,在风浪中颠簸上一两天的时间,不要说普通的专业技术人员,就是在舰上生活多年的官兵基本上也都头晕目眩、难以忍受。但作为技术负责人,她必须强忍晕船的不适,一手拿呕吐袋,一手拿记录本,带领参试人员坚守在试验岗位上,常常是干一会儿吐一会儿,吐完了接着干,直到试验全部完成。
尽管付出很多,但周巍依然常常感到自己很幸运:“很多老同志都说,以前干造船,一辈子可能就交一条船,但我赶上了海军装备大发展时期,从我手上就交了好几条船。”
随着一条条新船的下水,周巍也逐步从一名普通的专业技术人员成长为国家重点型号产品主要负责人,到承接某新型舰研制任务时,已经是工程的副总设计师。
新型号要求高、难度大、时间紧,作为产品组主要成员,周巍的责任更大,工作更加繁重,既要全面主持产品设计,从全局考虑整个产品的设计工作,又要具体承担大量图纸文件的编校审工作。对此,周巍毫不退缩,迎难而上,牵头解决了大量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创下了女设计师随舰艇参加24天远航训练的记录,确保了新舰研制的顺利完成和如期交付,受到了厂方和军方一致赞誉。经有关部门评定,该新型舰的研制设计在我国军船建造历史上实现了数十个 “第一”,极大提高了我国水面舰艇的综合作战能力,顺利通过国家一级定型,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2年时光荏苒,周巍将青春和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国防事业。由于在多种型号项目研制中工作成绩显著,她曾获得科技成果奖励数十项。今年,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对此,周巍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这么多年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过来,只感到责任更大,担子更重。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设计的每条船都能有进步,最终为国家造出世界一流的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