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3/m20160318958eeefecc7f4c1b8cafd5bdad10a61d.jpg
□ 季凤建 在探望权的执行过程中,保障当事人实现探望权利处于次要地位,亲子关系的修复才是首要的任务。为此,宜用恢复性司法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3/18/025898.html

等待处理…

用恢复性司法理念指导探望权执行

2016/3/18

□ 季凤建

在探望权的执行过程中,保障当事人实现探望权利处于次要地位,亲子关系的修复才是首要的任务。为此,宜用恢复性司法理念指导探望权执行,并用视频探望方式解决留守儿童探望难题。

探望权强制执行的首要目的是修复亲子关系

徒法不足以自行,唯有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才能使法律的规定得到实施;国家强制力保障法律实施的最主要途径就是人民法院对生效法律文书的强制执行。对因探望权不能得以实现又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离婚父母来说,申请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是实现探望权利的最后救济方式。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民法院并未对探望权进行强制执行,这明显有别于其他类型案件。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除了因婚姻法及司法解释对探望权的强制执行有着严格的限制规定以外,还与探望权强制执行目的有关。其他类型案件的强制执行,首要目的是保障当事人权利的实现,比如金钱得以给付、房屋得以过户、合同得以继续履行等等。探望权强制执行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保障当事人探望权利的实现,而是为了修复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与子女亲子关系的损害。

众所周知,从夫妻登记结婚到因感情破裂而分居、离婚,是一个充满了感情矛盾的过程,甚至还伴随着夫妻骂战、财产争夺、子女争抢等极端事件。子女不仅很难置身事外,还不断接收与父母矛盾相关的不良信息,容易导致子女的不正常心理波动甚至引发心理伤害。而在父母离婚后,因探望不能以及离婚父母等人的不当说教,也容易加剧子女与不直接抚养一方的心理距离,从而引发新的心理伤害。前述过程极易形成子女与不直接抚养一方父母之间亲子关系的损害。

探望权的强制执行,一方面是为了保障不直接抚养一方父母实现与子女的会见、交往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修复亲子关系的损害,以便更加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前者是为了满足成人的心理需求,后者更符合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孰轻孰重,不言自明。故,恢复亲子关系是探望权执行的首要目的。

以恢复性司法理念指导探望权执行

恢复性司法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司法理念,其根本目的在于修复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恢复性司法是一种善良的司法理念,因其强调理解、宽恕、羞耻、仁爱;恢复性司法又是一种温馨的司法理念,因其强调心灵的沟通,以及浓浓的人文关怀。善良与温馨的特点使恢复性司法有别于以往的各种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的主要形式有被害人与加害人和解、家庭会议、圆桌会议、社区会议等等。

恢复性司法所强调的当事人关系修复的理念,显然可以用于指导探望权执行中亲子关系的恢复;恢复性司法所具有的善良与温馨的特点,显然更加适合于完成亲子关系的修复。因此,应以恢复性司法理念指导探望权的执行。

以恢复性司法理念指导探望权的执行,就是要恢复申请执行人(不直接抚养一方)与被执行人(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因感情破裂而分居、离婚以及探望权诉讼、探望权强制执行而引发的申请执行人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损害。具体做法是:在执行法官、社区工作者、其他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等人参与下,以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面对面的协商和解或者背靠背的调解等方式,来彻底解决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在子女探望问题上的分歧,并通过探望实现亲子关系的修复。这种探望权执行新模式,能最大限度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可不受生效法律文书内容的限制,最终以和解并自动执行完毕结案。在和解过程中,执行法官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并以笔录反映当事人之间和解的过程;在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由执行法官负责审查和解协议的合法性,并监督和解协议的具体落实;若当事人违反和解协议,执行法官可根据申请随时恢复强制执行。由于有社区工作者、其他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等人的参与,执行法官实际上承担的是“法律守夜人”的角色,大大降低了工作压力。这种模式,也能避免因强制执行带来的亲子关系损害,更加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迅速恢复。

以视频探望解决留守儿童的探望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不断涌入城市,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无法探望留守儿童,不仅在离婚父母中普遍存在,在非离婚父母中也客观存在。为了解决此难题,宜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指导,让子女的临时照料人以家庭或社区代表,参与到探望权的执行过程,并以现代科技手段解决(离婚)父母与子女之间因空间距离导致的探望障碍,这就是视频探望制度。

视频探望,又称虚拟探望,是指借助即时通信工具、网络摄像头、电子邮件以及其他网络工具,为非共同居住父母与子女之间提供定期交流的一种探望方式。视频探望可以作为不宜实际见面或实际见面不方便情况下的替代或补充探望方式。

视频探望最早引入判例的是1997年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的拉扎雷维奇诉弗各奎斯特一案。在该案中,纽约州最高法院支持了享有监护权的母亲将6岁半的儿子带往沙特阿拉伯的诉讼请求,但责令母亲每3个月向不享有监护权并在美国居住的父亲提供一次往返沙特阿拉伯探望儿子的机票,并附条件责令母亲以8万美元作为执行保证金,以确保其在儿子卧室架设电脑等设备,以方便父亲的探望。之后不久,新泽西、田纳西、宾夕法尼亚等州的法院亦在传统探望方式之外,另行裁定增加了视频探望。2004年,犹他州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了视频探望制度;后威斯康辛、得克萨斯、佛罗里达、伊利诺伊等州亦以成文法的形式认可了视频探望制度。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以及视频设备逐步普及,视频探望已经被视为(离婚)父母与子女间交流的首选方式。结合当前我国的国情,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指导,引入视频探望制度,作为传统实际见面探望的替代或补充,是解决留守儿童探望难题的最佳方案。当然,如何实现视频探望,还要以恢复司法理念为指导,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案制宜,并充分发掘实践智慧,从而实现修复亲子关系的目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北京市延庆区法院执行局法官)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为儿童扬帆起航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