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电商借“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创造“女生节”“女神节”“女王节”等各种新的节日名称,并推出各种优惠活动。这不仅容易给人“消费是一种无尚高尚的行为”的假象,而且此类改名还有消弭妇女节本来价值的社会负效应。
■ 舟子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属于女性的节日。据报道,针对这一女性节日,许多电商创造“女生节”“女神节”“女王节”等各种新的节日名称,并推出各种优惠活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成为继“双11”后电商为促销而开辟的又一战场。
翻开我手头的《现代汉语词典》,“妇女”的释义为:成年女子的通称。按此释义,成年女子过妇女节并无问题。但为何现在电商纷纷改名,令人觉得叫“妇女节”好像是出问题了呢?答案简单又复杂,简单是因为电商想变着花样讨好女性,因为她们的购买力强。讨好也就罢了,但“睁着眼睛说瞎话”就有点儿过了,有的电商居然打出“会买东西比会赚钞票,是对女人更好的表扬”的广告语。“会花钱”固然不失为一个优点,但这优点恐怕怎样也闪亮不过“能挣钱”,否则大家都可以不用学习、工作而只要去学习如何“会花钱”就行了。而且如果没有“能挣钱”,不管怎样“会花钱”,钱大概都是不够花的,因为没有创造何来消费?
在一个商业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某些商业促销的无所不用其极容易让人误以为消费是一种无尚高尚的行为,能陡然间提升一个人的品质、形象与实力等。这其实不过是假象。看过一位学者的文章《“高大上白金卡限时申请中”》,批评的就是那些“高大上白金卡更是你身份的象征”的恶俗现象。这也不过是鼓励你超前消费,给信用卡运营方打工罢了。一种被精确计算之后被鼓励的借债行为瞬间被美化成为一种无比尊贵的身份之举,实在是诡异又好笑。但有人有时就是容易迷失在文字游戏的迷宫里,尤其是那些商业包装出来的“闪亮”幻象。给妇女节改名以利于促销也类似这种文字游戏。
除了文字游戏的迷惑,此类改名还有消弭妇女节本来价值的社会负效应。“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源于1908年3月8日,美国妇女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资和享有选举权的呐喊。它的存在意义,是提醒人们性别平等尚未完全实现,是对妇女权利和贡献的全方位表达,是呼唤平等,呼吁尊重。不知热衷于给妇女节改名者是不知道此节的来由,还是装糊涂,但这样的改名行为都背离了妇女节的初衷。即使是在消费至上、娱乐至死的语境下,其创意的贫乏与低能也显得低端。消费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也仅仅是基本层面上的而已,如果把它夸大提高到“创造”这样的高级层次甚至还有超越之势,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今年,有商家干脆就把妇女节改成了“女王节”。如果身为女性的意义就在于买买买,而买买买就是对于女性的最高褒奖,你会乐意当这样的女王吗?这样的头衔是否得来的过于廉价?
有人说不喜欢“妇女节”是因为其中的“妇”字,有点像《红楼梦》里贾宝玉所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在我看来,这是因为结婚之后家庭负担加重,家庭关系复杂,养儿育女的辛苦操劳加上处理复杂家庭关系的心理负担,让姑娘的明眸变成了死鱼眼。即使是大观园里的那些年轻女子,生存空间那么逼仄,虽然天赋诗才青云志,时间久了,也不免坠入人际纠葛、你猜我忌的泥淖,或郁郁寡欢或前途未卜。
人总是要成年,即使你不喜欢。如何让妇女过得不逼仄不沉重,不被生活的重负和性别歧视的束缚变成“死鱼眼”,而是能够全面发展且舒心自由,这才是对于“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应有的思索与求解。人要学会自己长大,妇女命运的改写需要自身努力,更需要时代和社会赋予更多人生出彩机会。而这些,“买买买”显然都无法给予求解和实现。逾百年历史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还将长存,而那些“傍名牌”式的“买买买”的所谓节,不过是昙花一现的商业泡沫与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