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2/m201602232afceb4df82645c3acf8e733c0443811.jpg
□ 新华社记者 任玮 春寒料峭,记者来到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灵沙乡,接连几天的大风降温天气,并没影响到这里穆斯林养老院的融融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2/23/025070.html

等待处理…

土地流转收益当做农村养老资金

——宁夏平罗县多种方式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难题

2016/2/23

□ 新华社记者 任玮

春寒料峭,记者来到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灵沙乡,接连几天的大风降温天气,并没影响到这里穆斯林养老院的融融暖意。在食堂吃过热腾腾的午饭后,73岁的马国平老人和“邻居”们坐在院里晒太阳、唠嗑。“屋里地暖烧得有点热,我们出来晒晒太阳透透气。”

这个名叫灵沙穆斯林互助幸福院的养老院里,住着77位和马国平一样的老人,他们年龄最小的62岁,最大的83岁,多数是村里的留守老人。乡上为解决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于2013年投资200万元,改造当地一所废弃学校,建成了这所集中养老之家。

在养老院里,记者看到,合围而建的四排平房青瓦红墙,墙上贴着“为天下儿女尽孝心,让老人度过幸福晚年”的宣传画。院里有食堂为老人提供一日三餐,长廊边有各种健身设施,桌式棋盘等。村级卫生所紧邻养老院,步行5分钟就到了穆斯林老人做礼拜的清真寺。

房间里,液晶电视、冰箱、独立卫生间等一应俱全。“这里的条件比家里的老房子好多了,房间里能洗澡,烧的还是地暖,冬天不用烧炉子、扒炉灰,娃娃们在外面也不担心我晚上睡觉被煤烟打了。”马国平说,在这里养老每个月需要450元,其中床位费150元,伙食费300元。

这笔开销大部分来自马国平家里6亩土地每年产生的3600元流转费。“种了一辈子地,现在老了种不动了,把地流转出去有了收益,我们就到养老院来享享福。”他告诉记者,两个女儿出嫁,一个儿子外出打工,他不愿给孩子们添负担,一年半前住进了养老院。

近年来,农村“空巢率”上升,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青年农民异地化现象在农村非常普遍,养儿防老、居家养老越来越难。灵沙乡乡长陈东华说,灵沙乡40%的村成了空心村,大量房屋空置、耕地撂荒。很多老人子女外出务工,住房破旧,在家生病都没人照料,家中土地也因无人耕种而没有收益。

平罗县在建立健全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的过程中,制定出台了系列办法,农村老人可以通过“三权”的流转或转让收益以及一定的政府补贴来购买养老保险,作为养老金抵扣入住养老院的费用。

“‘以地养老’‘以权养老’既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村集体又能重新调整退出耕地,实现集中规模经营,有效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率。”石嘴山市民政局副局长贾增军说,不仅如此,当地还探索“养老院+农业合作社”等模式,依托一些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奶牛托管养老”,农村老人可以用闲置资金在合作社入资买牛,用年底分红抵扣入住养老院的费用。

目前,平罗县结合农村现实情况探索多种模式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在当地已被视为农村养老成功模板的灵沙穆斯林互助幸福院,现在也遇到了难题。

作为公建民办的农村养老机构,这家养老院由一家村办企业负责运营。“现在的收费标准对于企业来说是贴钱赚吆喝,实际上养老院要靠村集体经济补贴一部分,我们再外出拉些赞助,才能确保正常运营。”陈东华说,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养老院建了蔬菜大棚、养殖圈舍,还种了小麦,以实现自给自足。

据了解,灵沙乡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2200多人,经过调查,有400多位老人希望住进穆斯林养老院,但现有床位明显不足。养老院计划修建二期可容纳200人的二层小楼,初步估算需要600万元。

“这些钱从哪儿来?企业考虑到盈利难都不愿意投资建设,乡财政底子薄也无力承担。今后随着入住老人的增加,缺少护理人员也将成为大麻烦。”陈东华说,解决农村养老难题需要多资助、多层面、多元化的模式,希望国家和政府在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加大扶持,并根据农村实际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种养老资源,进一步完善农村老年人保障体系建设。

上篇:留守村的元宵庙会
下篇: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2日开幕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