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1/m20160114bcbe40820d5f46858ef81a77845b986d.jpg
在我国,除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社会心理定式、价值判断和行为习惯,也与当今社会背景下家庭的相关利益得不到保障、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1/14/024015.html

等待处理…

爸爸参与育儿 需要社会支持

2016/1/14

在我国,除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社会心理定式、价值判断和行为习惯,也与当今社会背景下家庭的相关利益得不到保障、父母育儿的社会支持不到位不无关系。

■ 关颖

前不久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辅导孩子学习”“开家长会”“培养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等14个指标考察家庭教育分工,分为“妈妈为主”“爸爸为主”“爸妈共同承担”“其他人做”和“没有人做”5种情况。结果显示,家庭教育分工距离“夫妻共亲职”的理想养育模式仍有较大差距,近一半的家庭在不同方面存在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的情况。

客观地讲,“父教缺失”的情况不能只怪父亲,也不只是家庭自身的问题。在我国,除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社会心理定式、价值判断和行为习惯,也与当今社会背景下家庭的相关利益得不到保障、父母育儿的社会支持不到位不无关系。

据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德国经济研究所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德国三分之一的父亲选择在孩子出生一年内休“育儿假”,而且趋势大幅增加。德国人正打破“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

细读相关报道,我觉得有这样几点尤其值得称道:

一是政府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自2007年以来,新生儿家庭可向德国政府申请领取每月最多1800欧元(约12700元人民币)的“父母金”,最多可连续领取14个月。2015年夏天,有关“父母金”的新规生效:即总额不变,将发放期限从原来的14个月延长至28个月,前提之一是夫妻双方是双职工,其中一方在孩子出生两年内选择每周部分时间工作。

二是为父亲参与育儿做出硬性规定。比如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要想获得14个月的“父母金”,前提是父亲在孩子出生后的14个月里必须休至少两个月的“育儿假”。这也意味着,母亲最多可领取12个月的“父母金”,还有两个月父亲必须不去上班,在家照看孩子,否则就拿不到剩余两个月的“父母金”。这期间,母亲可以选择重回工作岗位。

三是男性休“育儿假”成为企业的“新常态”。德国《周日世界报》在相关报道中举例说,近年来德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公司高级别、领导层核心人物中的男性申请休“育儿假”的人有所增加。报道称,德国戴姆勒集团旗下的企业中,2013年仅有1700名男性员工休“育儿假”,2014年这一数字增长为2500人,其中公司高管休假男士增加至220人。

正是德国政府和企业如此给力,才形成了“男人带娃成风”的局面。

相比之下,我们国家多年存在的“父教缺失”的问题,也暴露了国家缺少对家庭育儿提供支持的社会政策、缺少对企业的相应补偿机制和统筹考虑育儿的社会价值的视野。这方面的弊端直接导致育儿负担全部由家庭承担,生儿育女成了家庭的私事,成了父母们沉重的经济压力。为了生计,人们不得不以牺牲一方为代价,很自然地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无可争议地成了育儿的主角。

所以,改变“父教缺失”的状况,不只是家庭要做的事。如今国家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开始实施,这一问题也将更为突出地暴露出来。站在家庭的视角来思考,政府如何制定支持家庭的政策、社会采取怎样的扶助家庭育儿的举措,都是化解家庭教育难题所必需认真对待、必需脚踏实地解决的问题。德国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上篇:如何保护儿童网络安全
下篇:写春联迎新春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