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1/201601043bbf5d49c182475988a5deb0a38c4174.jpg
好了,2015年这一页已经翻过,又到了盘点我们的语言里又增添了哪些新语法或者新词儿的时候了。说实在的,现如今从事文字工作的确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1/04/023662.html

等待处理…

2015年度民间网络语文盘点

2016/1/4

好了,2015年这一页已经翻过,又到了盘点我们的语言里又增添了哪些新语法或者新词儿的时候了。说实在的,现如今从事文字工作的确是个很头疼的事情,因为你当年的所学远远赶不上网络语文的变化。但也必须承认,盘点这些新语法是件有趣的事,不仅仅是因为网民们的创造力实在太强大,也是因为每个新语法或新词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梗,这些梗像年轮一样,记录了我们无比欢乐的网络生活。现在,我们就来看看,2015年到底有些什么梗?

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这无疑是2015年的第一句流行语。刚满22岁的陈安妮,是快看世界科技有限公司CEO,她推出了一款名为“快看漫画”的手机软件,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款手机软件的用户就已达到了100万,随后,各路采访纷纷找上门来。2015年1月3日,陈安妮在电视中说了一句: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这句话随即风靡网络,让陈安妮成为新年第一句流行语的创造者。

在使用上,“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基本上是一句万能神句,适用于一切遭到负面打击的情况。

例句:

马上要过节了,但还要赶稿子,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过年订回家的火车票,又要去认12306的识别码图片,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Duang

“Duang”究竟是个什么梗?它来自一部由成龙在2004年代言,后被工商部门打假的广告。

这则广告的经典台词很多人或许还记忆犹新,现在让我们复习一下:“当我第一次知道要拍那个洗头水广告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你不能叫我拍就马上拍,第一我要试一下,我又不想说,你拍一个广告拍完以后加了很多特技,那头发‘Duang’,很黑,很亮,很柔!结果观众出来一定骂我,根本没有这种头发!这证明上面那个是假的。我说先要给我试一下,后来我经过用也知道它们是中药的,而且没有那种化学成分的。那洗了这个月,这个月下来之后呢,起码我用了很舒服。现在每天还在用,我还给了我成家班用,来,来,来!大家试试看!那我跟导演讲,拍的时候就拍,拍完之后,这个头发就是我的头发,就不要再加特技上去,加到没有就是这样子。我要给观众看到,我用完之后是这样子,你们用完之后,也是这样子。”

怎么样?现在你大概能知道“Duang”之所以走红的原因了吧。这么一则信誓旦旦的广告,最后却被打假,是不是很有喜剧效果?本来,这则广告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谁知2015年2月却再次被网友们挖出来,和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一道进行了新一轮恶搞,“Duang”顿时成了网络上最新最热门的词语,据BBC报道,“Duang”在微博出现超过800万次,是最热门的关键标签,被讨论则超过30万次,在内地网民最常用的搜索引擎百度中更录得60万次搜寻纪录。“Duang”出现后,更有大量的网友跑去成龙最新一条微博下留言刷屏“Duang Duang ”, 2015年2月27日,成龙在转发微博时也用“Duang”来自嘲,并引发大量网友围观。

在使用上,“Duang”的原意应该是指加特效时发出的声音,但在实际使用时,它几乎可以被用在任何地方。

例句:

当我第一次知道过年要吃很多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我跟妈妈讲,我拒绝,因为我知道吃完会很胖,妈妈跟我讲,吃完再锻炼,身体很壮,很棒,很健康,吃了一个春节之后呢,脸上Duang~~~~脸上像加了特技!!

Duang~~Duang~Duang~是脸上的脂肪,是肥肉的特技~~Duang的根本停不下来。

城会玩

“城会玩”是“你们城里人真会玩”的缩写。这句话原本出自吴亦凡,吴亦凡在上海交大拍电影时,有同学假扮他并且成功地骗过了狗仔队,让狗仔把照片上传到微博之后才发现并不是吴亦凡本人。围观网友终于弄清真相之后就说出了这句:“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2015年5月,这句话又被女演员张馨予继续发扬光大。当张馨予披着东北大棉被在戛纳亮相之后,被广大媒体和群众喷得体无完肤,无奈之下只得自己在微博上发照片,自嘲是农村小媳妇,并附了句:“你们城里人真会闹。”

“城会玩”原本表达的是网友对一种新鲜事物的调侃,后来就逐渐演变为讽刺某些人做的任性事情常人无法理解,表达的是一种不屑中夹杂着敬佩,无语中夹杂着自黑的态度。

例句:

《琅琊榜》初中版语文试卷走红网络,网友齐呼老师城会玩。

又双叒叕

这个梗最早出自朝日新闻。2012年12月17日晚间,朝日新闻中文网微博发布一条微博,“我们又双叒叕要换首相了。”简单的一句话在网上瞬间走红,两个小时就被转发了9000多次。这句话的关键在“又”字,四个汉字拆开就是10个“又”字,反映出了日本频繁换首相的尴尬局面。2015年年底,伴随着频繁的雾霾天气,这几个字被机智的网民想起,用于调侃频发的雾霾,后开始在网上流行。

什么?你还不知道这几个字怎么念?“又”和“双”不用强调了吧,“叒”字念ruò,“叕”字可以有四个音,分别是zhuó、yǐ、lì、jué,这四个字合起来的意思是很多次“又”, 可以用于造句形容任何频繁反复发生的事情。

例句:

本周将迎来两次雾霾,一次持续两天半,一次持续四天,雾霾又双叒叕来袭。

主要看气质

2015年11月24日,歌手王心凌在个人微博发了一张新专辑《敢要敢不要》中的配图,配图中王心凌的造型为大口吃汉堡。有网友表示无法理解,但王心凌随后回复:“主!要!看!气!质!”于是迅速引发网友跟风,在发自拍照的同时都要配上一句:“主要看气质。”该“金句”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之后,微信朋友圈也被“主要看气质”游戏刷屏,该游戏规则如下:朋友A发出一张自己的照片,标题为“主要看气质”。如果有朋友点赞或者回复,就是中招。继续游戏有两种选择,要么在朋友圈接着发“主要看气质”的照片,要么给A发5.21元红包。

说实在话,“主要看气质”这句话挺无厘头的,其流行大概只能归结于互联网上定期爆发的无意识狂欢。但网络语文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够通过网民的创造性运用,逐渐赋予原本毫无意义的语句新的内涵。流传至今,“主要看气质”主要被用于调侃那些原本平淡无奇的事物。而在最近的华北大雾霾中,“主要看气质”更是被机智的网友用中式英文解释为“God(主) wants to(要) check (看)the air(气) quality(质)”,“气质”也因此变为对雾霾的调侃。

例句:

主要看气质,盘点那些颜值不高销量高的紧凑级车型。

雾霾中拍北京各大地标,主要看“气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据说出自某房地产广告语:“走直线,走直线,走直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随后该广告语又升级成:“别拐弯,别拐弯,别拐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之后迅速火爆网络。不过也有考证说这个梗来自动漫《潜行吧,奈亚子》里的:“记得说三遍,说三遍,说三遍就好了,会有神奇的效果发生。”还有人说这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善恶的彼岸》中的名句。一部分科幻迷则考证说它其实来自于科幻小说《三体》,书中,三体人一共发了三遍“不要回答”。 当然,最老少咸宜的解释是它出自于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重要的事说三遍。

但不管怎么样,这句话终究是火了, 6月12日20点,6月12日20点,6月12日20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2015年6月12日,酝酿许久的《盗墓笔记》终于定档,并采用了这句话作为广告语,在众多的《盗墓笔记》死忠粉的奔走相告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热度开始一路飙升。随后,综艺圈、电影圈和大众媒体也纷纷效仿。这句话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只要是需要强调的场合几乎都可以用,而且效果亦庄亦谐,可谓百搭神句。

例句:

要过年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酒驾! 不要酒驾! 不要酒驾!

里约!里约!里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中国男篮来了!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5年4月14日,一份印有“河南省实验中学信笺”抬头的辞职申请被发到网上,辞职的理由只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友称赞它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学习粉丝团、人民日报等大V和官媒微博账号纷纷转发。经采访得知,作者为2004年7月入职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女心理教师,已经任职11年之久。作者说她对未来的生活没有什么规划,做出辞职的决定也是为了自己,这次出来或许会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开间客栈,安顿下来,或许继续出去走走,甚至不排除再当教师。“一切都有可能”。而这封任性的辞职信最终得到了领导的批准,据说作者后来离开郑州到了四川,目前在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很快乐。

在这个人人压力巨大的时代,或许每个人都渴望逃离眼前的无趣生活,出去环游世界,寻找自己梦想中的天堂,所有这些任性的要求都可以用这句“我想去看看”来表达。然而,对多数人来说,理想很丰满,但现实,特别是荷包总是很骨感,更何况,人生在世总有一份责任,如果人人都选择逃避,这个世界又将变成什么样子呢?所以,工作再辛苦,生活再乏味,也请勇敢地走下去!

例句:

上联: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下联:钱包这么小,哪都去不了;横批:好好上班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带着你,你带着钱,你一定要带着钱啊!

吓死宝宝了

这个梗的出处同样有许多版本,有说法是来自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中王宝强说的“吓死宝宝了”。还有的说是某游戏女主播宝宝先说出来的,她在主持中现场抽奖,让画面随机选人头像,结果画面里突然出现了一个黑大个,然后她下意识说了句:“吓死宝宝了。” 还有人考证出是来自《天线宝宝》中小波受到惊吓时的一句神翻译:“吓死宝宝了。”总之,不管最开始吓着了哪个宝宝,现在动不动就被吓着的宝宝可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从用法上看,“宝宝”指“我”,“吓死宝宝了”就是“吓死我了”,用于夸张地表示自己受到了惊吓。由于自称“宝宝”显得很萌,故 “宝宝”后来也逐渐开始单独使用,几乎在任何语境中都可用“宝宝”或“本宝宝”来称呼自己,如“乐死宝宝了”“笑死宝宝了”。现在,“宝宝”还可用以指称对方,以表达对对方的亲昵态度,购物网上过去常用“亲”来缩短与客户的心理距离,现在“宝宝”也逐渐开始争得一席之地,且大有抗衡之势。

例句:

不看不知道,熬夜竟然有这么多危害,吓死宝宝了。(撰稿/中国妇女报记者 姚鹏)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