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5/12/m201512126b360dcd2b9c4b8ca03ac0327034a2d4.jpg
□ 中国妇女报记者 宋利彩 有一种人,“生而有翼”,却半生甘愿“匍匐前行”,只为有朝一日“一飞冲天”积蓄能量。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5-12/12/023014.html

等待处理…

“做一个无愧于大时代的诗人”

——访《诗魂有道》作者、诗人侯建刚

2015/12/12

□ 中国妇女报记者 宋利彩

有一种人,“生而有翼”,却半生甘愿“匍匐前行”,只为有朝一日“一飞冲天”积蓄能量。

他55岁才开始诗歌创作,至今不过两年时间。然而,两年时间内,他“井喷式”地创作了四千多首诗歌。有人调侃道“这个建刚不是人。”他自己说:“诗不是憋出来、挤出来的,而是自然真情的流露。”

日前,他的第一本诗集《诗魂有道——侯建刚诗选》已经刊印并网上销售。诗选收录了他的130首诗歌,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关照历史、文化和世间万象,抒发了他独特的人生体悟。

人生本如诗

侯建刚,1958年出生,成都人,祖籍山东垦利黄河入海口,生于重庆奉节长江三峡起点。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哲学师资班。他说:“我似乎得到了两条丰沛母亲河的滋润,所以胸中溢满了诗。”

“走出十年动乱的艰坎岁月/满目疮痍的中国百废待举/跌跌撞撞地挤进高等学府/追寻失落的梦想为青春祭旗/日以继夜地努力读书/如饥似渴地发奋学习/殚精竭虑地勤勉思考/激情飞扬地求索进取/用知识和理性强健大脑/以研习与碰撞走向深邃……”

在《为了青春的记忆》一诗中,侯建刚回忆了那一代大学生的青春岁月。也正是在那段青春飞扬的年代,侯建刚一边接受学院里的哲学训练,一边遍读东西方名著,虽然“囫囵吞枣”,但熟悉了中西方历史文化,对文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

期间,侯建刚写了一百多首诗,在西政七八级400多名同学中已是小有名气的诗人。“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时候写的诗,充满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甚至不能打动自己,真正的好诗数量寥寥。”侯建刚说。

1982年大学毕业以后,侯建刚先后当过大学老师、共青团干部。然而,在这两种体制内,他自觉并不能完全融入其中。1988年他加入《中国妇女报》,成为《中国妇女报》驻川记者,获得了尽可能自由活动的空间。

在做记者的近20年时间里,侯建刚有了“用武之地”。采访中,他同情弱者、不畏强权,坚持为弱势妇女个体的遭遇鼓与呼,多篇报道成为《中国妇女报》的经典之作,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2004年《中国妇女报》创刊二十周年之际,侯建刚成为报社同仁们回顾时提及最多的名字之一。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记者只能当做一个职业,没有特殊的背景,很难成为一种可以终身追求的事业。”侯建刚说。因此,在记者生涯“功成名就”之际,侯建刚萌生去意,并且很快就辞去了《中国妇女报》的职务,真正地做回了他向往的自由而散淡的文人。

此后数年,没有生存之忧的侯建刚没有再急急忙忙进入任何一个体制之内,而是四处交游,体悟人生。

厚积而薄发

“感谢微信,感谢我西南政法学院七八级的手足同窗,2013年年底,他们将我重新拉进了诗坛。”侯建刚在《诗魂有道——侯建刚诗选》的自序中写到。

2014年3月28日,侯建刚在微信校友群上看到母校征集《西政赋》的通知,几位同学“领袖”不约而同地建议侯建刚拿出初稿。

侯健刚的思绪,很快就回到了那个三十多年前的歌乐山下激情燃烧、理想飞扬的青春岁月。而如何用赋的形式表现西政七八级的精神风貌、家国情怀,抒发出对母校的赤子情怀?这对他无疑是一种全方位挑战。短短一天的时间里,侯建刚“寝食难安”“寤寐思之”,一天之后就完成了1500字的《西政赋》,他说,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有时连自己都始料不及。

“如此宏词,岂一日之神功?如何完善,须戒饮后再谈!无兮之赋,有龙之象!”“建刚之词,文采飞扬,万千气象,随性道来,恣意汪洋,疏而不漏,华实皆彰!”“一气呵成力作存,倾流天韵万山吞。低声高远莘莘子,歌乐铸就西政魂”……侯建刚的《西政赋》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之后,侯建刚采众人之长、七易其稿在网上发表的《西政赋》,收获了校友和网友的好评如潮。

经此一役,侯建刚潜藏内心已久的诗心一发不可收拾。他利用手机微信,开始了量产式的诗歌创作和发表,各种题材的诗词歌赋写起来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可谓厚积薄发。“此时,我强烈地意识到了,诗歌是我的宿命,是我终极的归宿。”侯建刚说。

与此同时,他也认真思考起诗歌的功能和价值等形而上的问题。

“现代社会,诗歌逐渐成为小众的艺术,甚至成为‘中产阶级优雅而自淫的文字游戏’,存在过度包装,过度炫耀,过度自我性的无病呻吟的问题,功夫在诗外,功利也绝对在诗外。现实中,诗歌确实能够让一些追名逐利的肤浅之人戴上了‘著名诗人’的桂冠,这是时代的不幸,也是诗人的悲哀。”侯建刚说。

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未中断弦音。因此,侯建刚虽以票友玩票的心态写诗,全然不在乎任何诗以外的功名利禄,也不去想有没有读者,他相信,真正的好诗,从来不乏知音。因此,他写诗的态度极其严肃,禁绝次品、赝品,更不容忍废品。

侯建刚写诗,不回避现实,甚至有意识地向现实靠拢。他的很多作品,既是诗歌,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时评、史论。也正因此,侯建刚有着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诗魂有道》只是他的“投石问路”之作。他的梦想,是完成一部上万行的中国现代史诗。

侯建刚对诗歌严肃、认真的态度,独特的文化视觉和深沉的哲思创作,使其引来了国内外读者的关注。他那首著名的《请别约我吃饭》,竟然被制作成十个版本,有人甚至直接署上自己的名字对外发表。

经常有不相识的微友给他打电话,甚至从外地赶来看他。一位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老作家回国探亲,几次约他畅谈。一位欧洲著名的女政治家来到中国,多次约他探讨文学诗歌。一位从德国回国等待做手术的粉丝,得知他的诗集问世,特地汇款请他把诗集寄往医院……

“诗歌从来都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风花雪月,个人的恩爱情仇都无可厚非,但仅限于此,定然失之浅薄。诗歌是时代的投影,这种特定的功能,几千年来一脉相承。”侯建刚说,“我们正处于一个三千年未遇的大时代,正在发生着的大变革激动人心,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无愧于大时代的诗人。”

《请别约我吃饭》

我宣布,

今后一律戴口罩吃饭,

免得口无遮拦。

哪怕我的私隐音像上了网,

也没人能看清我的嘴脸。

我宣布,

今后拒绝所有饭局,

我只敢在家落单。

那些亲密无间的勾肩搭臂,

隐藏着多少凶险的暗算。

从南方到北方,

想起来就心惊胆颤。

宾馆里的水太深太深,

餐桌上的酒太险太险。

我决定离群索居,

像陶渊明那样归隐南山。

我可以对着满地秋菊傻笑,

伴着晚风尽情地呼喊。

想喝酒了我就钻进竹林,

除了酒香只有流水潺潺。

总之我决绝往人群里扎堆,

这样才不会成为卑鄙者的晚餐。

上篇:历史剧也能这样玩儿?
下篇:新书架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