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记者9日从教育部获悉,2010年至2014年期间,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普通高中、高等教育等各教育阶段学生(幼儿)达4.1亿人次(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营养膳食补助项目),年均资助 8201.26万人次,较2009年增长25.8%。
□ 新华社记者
全国仍有10%的市县尚未建立资助机构;普通高中和学前资助的满足度相对较低;如何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加强研究……根据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学生资助专题报告,迄今覆盖4.1亿人次的国家助学体系仍需完善,“从家门到校门不用愁”的“绿色通道”有待进一步畅通。
应助尽助:让政策阳光普照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的申报越来越便捷,基本做到了应贷尽贷。”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蒋年韬感触很深。如今,高校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流程越来越清晰、简便。以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为例,只需提供学生本人申请和身份证明;借贷的共同借贷人相关证件,比如父母、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街道社区开具的家庭困难证明。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丁小浩说,我国现行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教育阶段的全覆盖,彰显了“扶持困难群体”的公平理念。
但是,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如学前教育落实力度需加强;普通高中资助方式比较单一;个别省份尚未出台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表示,今后要完善奖补机制,推动地方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扩大资助面;全面落实好对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在各项政策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适时研究制定学生资助法律法规。
精准资助: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
评估报告指出,5年来,各级财政共投入学生资助资金达到3950.6亿元,这一大笔读书钱,如何真正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根据评估报告,目前仍有约10%的市县未建立资助机构,个别市、县财政存在经费拨付不及时、资金到位晚等情况。
记者在一些地方采访了解到,摸清家底正在成为各地完善助学政策的新举措。陕西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指出,我们正在研究建立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和奖助等级评定指标体系,“精准”确定资助对象,对其贫困程度量化评级实行相应的“精准”资助。建立资助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模式,进一步强化“精准”资助。
多位专家建议,要按照“一人一号、终身不变”原则,从源头上杜绝重复注册、套取骗取国家资助资金的现象;全国学生自主管理信息系统要实现与人口、低保、扶贫等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为各级各类学校确认学生身份、认定贫困学生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还应研究与其他社会团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共享信息,避免出现“重复资助”“过度资助”等现象。
加强监管:推动诚信建设
“我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才有了现在一点成就,所以希望有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入我的团队。”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学生周建才2011年毕业后,和几个同学一起创业,目前公司规模达到30余人。
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在国家助学政策带动下,积极拓宽助学渠道,但是一些拖欠学费的情况也使“绿色通道”遭遇梗阻。一些学校只能以不允许学生参加期末考试等强制手段来收取缓交学费,还有一些学校干脆关停“绿色通道”。
此外,国家助学贷款也同样面临一些学生逾期不还的窘境。蒋年韬说,我们曾跟踪几十个未能按期还款的学生后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不是恶意欠款,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忘了,另一部分学生是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生活特别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实现个人、单位征信体系和社保、医保等体系之间的信息互通;实施奖励性减免政策,鼓励更多大学生创业;建立国家助学贷款感恩回馈机制,建立公益基金和公益性组织,号召依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实现家庭脱贫的学生资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