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史玉根
今年入秋以来,受国内外消费需求增长放缓、替代产品进口冲击、国家粮库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三大主粮价格普遍下跌,特别是玉米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的现象。11月1日中国妇女报新农村周刊以《粮价走低,种田困局待破解》为题,对此作了报道。
专家预测,粮价低迷的局面还会维持较长一段时期,甚至成为常态。许多专家提出了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等办法来破解这一困局。那么,国家层面的战略性调整将如何实施?广大种粮户又该如何灵活应对?
国家部署:转方式调结构
近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报道,2016年,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将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计划减少玉米种植面积近40万亩,改种大豆、杂豆、水稻和高粱。该局负责人表示,将针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不断转方式调结构,力争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农户持续增收。
调整东北等主产粮区的玉米种植结构也是国家层面上的战略部署。在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储粮总公司联合召开的“当前粮食相关政策新闻通气会”上,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介绍说,当前玉米供大于求,库存大幅度增加,东北是玉米传统产区,库存压力更大,今年,当地已经调减高纬度、干旱地区玉米面积300万亩,改种耐寒的大豆、杂粮、薯类等作物。下一步,农业部将大力推进“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等玉米非优势产区)的玉米结构调整。
据介绍,明年“镰刀弯”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将调减玉米1000万亩以上,并将逐省落实任务,选择好替代种植作物,确保结构调整有力有序推进。此外,今年安排3亿元资金在“三北”地区开展“粮改饲”试点,推进农牧结合。同时,安排专项资金在黑龙江省北安市等四、五积温带地区开展粮豆轮作试点,探索用地养地结合的种植模式。
潘文博说,目前农业部正在考虑“十三五”时期调整种植业结构的一些思路和目标。
发展优质粮食,参与国际竞争
虽然今年普通主粮价格普遍下跌,但国内粮食市场并非哀鸿遍野,许多地方的优质粮食价格仍然保持了稳定。据介绍,由于近年来大力实施了“健康米”工程,吉林省水稻优良品种种植比例不断提高,该省今年水稻产量稳定在120亿斤左右,收购平均每斤价格高出国家最低保护价0.2元左右,而且90%的优质水稻都流向了市场。
专家表示,提高粮食品质、扩大种植面积,并参与国际竞争是应对国际国内粮食市场变化的一项正确选择。如今,国内城乡居民早已告别温饱状态,对粮食消费的要求层次更高了,过去被当成“奢侈品”的优质粮食,如今已成为绝大多数居民的生活必需品。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优质粮食特别是大米的种植规模还不大,在国际市场也缺乏竞争力。
那么,中国优质粮食特别是大米是否毫无前景?事实并非如此。在今年8月召开的中国优质稻米发展研讨会上,江南大学教授、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会长姚惠源认为,中国稻米品质不输世界优质稻米,中国也完全有可能生产出具有世界品质的优质稻米。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也表示,中国东南西北都有适合水稻种植的区域,稻谷优良品种非常多。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科技创新,中国完全有能力生产、加工出世界品质的优质稻米。
事实上,中国的优质粮食特别是大米的品种和品牌并不少,比如中国香米、丝苗米、五常米等等,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专家普遍认为,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参与国际竞争,不但可以应对粮食价格走低的形势,还可以惠及广大种粮户,提高他们的种粮积极性,保障中国粮食的安全。
扩种五谷杂粮,主动适应市场
近日,在浙江农博会上,五谷杂粮成为一大亮点。大豆、赤豆、黑豆等有机旱粮产品,以及用马铃薯、番薯、玉米加工制作的食品,颇受顾客青睐。嘉兴市明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国良介绍说,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主食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他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便联合周边102个农民,组织成立合作社,将300多亩旱地用来专种杂粮。今年入秋以来,他们的杂粮和加工产品一直热销。
自发、主动调整种植结构,是许多种粮户应对市场变化、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策略。河北藁城区宜安村种粮大户于波根据自己的经历说:“种粮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赚钱。”从2012年开始,于波流转了6000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但效益一般。在进行市场调研时,他发现近年来小米价格持续走高,今年便尝试种了几百亩谷子,结果亩产收入高出玉米300元左右。
据专家介绍,我国是多种小杂粮的起源中心和主产地,而且优良品种众多,杂粮曾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甚至被人们忽视。专家认为,如今,人们再度认识到了杂粮的价值,市场需求逐年增加,杂粮应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重新占据重要地位。
面对当下的粮价困局,专家呼吁,各级政府,尤其是主管农业生产的农业部门、主管粮食流通的粮食部门,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及时公布粮食市场信息,让农民知道什么粮食品种畅销,什么粮食品种滞销。广大农民也要主动适应市场,按需生产,使产品适销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