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5/10/m201510284079b94c9e2449389ba5000745b1a1e0.jpg
□ 中国妇女报记者 “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正待起航。“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民生福祉日益增强,这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5-10/28/021574.html

等待处理…

中国妇女报大型街头海采——

老百姓说“十二五”:高兴的事儿挺多

2015/10/28

□ 中国妇女报记者

“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正待起航。“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民生福祉日益增强,这些都最直观地反映在每一名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中,体现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中。一幅日益清晰的民生图景,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呼应激荡,激励着人民共同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天,我们从百姓的角度盘点“十二五”,看看五年间经历了哪些变化?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忆?对未来有哪些期待?

可喜变化,无处不在

打开电脑,轻点鼠标,坐等快递送货上门;踏出国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类似这些无处不在,却又习以为常的变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切身的感受。

福建闽台律师事务所的蔡美琴律师认为,这五年来给她最深的感受就是动车和高铁等交通工具的快速普及,“以前从厦门回老家武夷山坐火车要十几个小时,而现在高铁开通后只需要三个小时就能到了。”作为一名律师,从蔡美琴眼中还可以看到这几年人民群众的法律维权意识增强了、法制建设进步了、法律也进一步完善了,她憧憬着未来的生活可以越来越美好,也期待着收入再高些、房价再低些。

在重庆市潼南区十佳巾帼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陈春兰看来,最大的变化是自己的3000亩蔬菜基地全部通了水泥路,瓜果蔬菜能顺利运出去。“基地以前到处是荒山,茅草长得比人高,瓜果靠马运下山,在三伏天里曾经有一天累死了两匹马。”陈春兰说,这是她最难忘的,但现在不用担心了。

雅淇是北京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她说,国家有“十二五”规划,自己这几年来也有个人的“规划”——从一个青少年、儿童节目主持人开始慢慢转型,尝试不同风格的主持工作,还积极投身多项公益事业,慢慢经历人生的蜕变。

内蒙古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斯琴高娃民族服装厂总经理田斯琴,是当地的一名优秀服装设计师,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科尔沁服饰的代表性传承人。她眼中最大的变化是“人们从不认可到接受再到酷爱民族服饰”。

田斯琴介绍,最初从事科尔沁服饰的制作时,身边的人对民族服饰和民族刺绣手工艺的认识并不深刻。当年不仅制作科尔沁服饰的人少,就连穿科尔沁服饰的人都寥寥无几。“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支持力度,田斯琴慢慢发现,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巨大转变。五年来,民族服饰仿佛成为服装界新宠。

茹仙古丽是新疆乌鲁木齐黑甲山居民,她今年最高兴的事是自己的糕点店开业了。通过参加妇联组织举办的糕点制作免费培训,茹仙古丽现在会做11种糕点。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每个人都是五年来发展成就的受惠者,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来,这一梦想已经化为我们触手可及的“幸福指数”,并具体到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呈现节节攀升的趋势。

山东省济南市“阳光大姐”首席技师刘桂香最早是济南柴油机厂的下岗女工,2004年加入“阳光大姐”,从一名普通的家政服务员成长为掌握家政服务、育婴、营养配餐等多种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刘桂香说,“十二五”期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是通过努力,成为“阳光大姐”第一个获得“山东省首席技师”称号的家政服务员,每月还可以享受1600元的政府津贴。而自己最幸福的事情是与伙伴们一起,获得“第一届全国家政服务大赛”团体冠军,并在“阳光大姐”开设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刘桂香工作室”。在刘桂香看来,幸福就是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既解决了自己家庭的生活问题,还能给用户家庭带来温暖。

陕西省延长县张家滩镇下盘石村妇委会主任李志梅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现如今村里生活好了,环境也变美了,以前住的是破土窑洞,现在住上了新的砖窑洞,家家房前屋后都铺上了水泥路。农忙时,村里人在果园里给果树拉枝、套袋、采摘苹果;农闲时,村里妇女们就聚在一起‘剪花花’(剪纸)‘纳鞋垫’(手工艺品)。”

这些年,李志梅仅靠剪纸、刺绣的手艺,每年给家里增加近10万元的收入,还带动村里的几十名妇女发展手工艺品。她说,作为一名村妇女主任,自己感到很骄傲、很自豪。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木乐中心小学退休教师宾慧芬,虽然年纪越来越大,但身体很健康,心态也越活越年轻。退休后由于时间宽松,她可以到处走走看看。宾慧芬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前年儿子、女儿带着老两口外出旅游,一家人走在海滩上,看着夕阳落下,那个场景她印象最深刻,“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更值得珍惜了。”

辽宁省辽阳市西马峰镇新生村农民张秀艳的幸福感更直观:“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挣的钱也越来越多。现在国家越来越富,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咱们农民也能享受精神生活了,我没事就去跳广场舞,每天心情可好了,这要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我家男人得了脑血栓,多亏国家的好政策,给办了低保,村里还给我们办理养老保险,还给资助,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感也越来越强了。”

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三五”将是中国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新征程,发展模式会更成熟。作为普通百姓,对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样抱有强烈的信心。

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正值陈艳刚刚从大学毕业,天生爱学习重观察的她一心想着创立自己的公司,让家乡的福鼎白茶“走出去”。2013年正赶上福建省宁德市大力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在创业热潮的助推下,陈艳回到家乡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福鼎市七碗茶企业,如今已经经营得风生水起。她把这归功于政府和家乡人民的帮助,让陈艳感受最深的是这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商的快速崛起,“当下的创业环境和机遇都是前所未有的。”陈艳说。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特殊教育学校创办者张小侠对特殊教育的发展充满期待。她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爱心机构、爱心人士关注学校,主动询问孩子们的需求,不定期到学校看望孩子们。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这些原本因自身缺陷而自卑、不愿言语的孩子们懂得了感恩,更加热爱学校这个大家庭。提及对未来的期待,张小侠表示,希望有更多人了解特殊教育,关注这些天使一般的孩子们,让孩子们能够接受更加正规的教育。未来她将把“康复、教育、就业”一条龙服务继续下去,让家长不再为这些残障孩子的将来担忧。

浙江新世界国旅亲子部的沈佳娜是一名专项旅游(亲子游)的从业者。她说,“十二五”期间寒暑假家长和学生的出游需求呈“井喷式”增长。亲子元素、冬夏令营“寓教于游”的产品,吸引越来越多亲子家庭以及学生团队出游。由于产品的独有性以及私人定制趋势日渐明显,产品利润也有了一定提升。沈佳娜期待,未来希望孩子的教育与亲子文化相融合,将亲子游融入教育体系内,让家长在观念上从周末“培训班”的加压模式中解脱出来。

斯琴塔娜是内蒙古通辽日报社的一名记者,采访中,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贫困母亲生活的种种不易,是她最深的记忆。她希望更多的留守儿童不再缺失亲情,而有更多的平台让女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是斯琴塔娜最大的期待。

上篇:没有了
下篇:习近平就阿富汗地震向阿富汗总统和巴基斯坦总统致慰问电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