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伯特
嘘……小心点,别吓坏了这两个小东西。那是一个天朗气清的晚上,两只蜗牛各自慢慢地伸出了触角,带着点迟疑,带着点希望,一切都是那么的缓慢,这场轰轰烈烈的交配显得那么有爱。
蜗牛交配地点多是在户外,比如花园露台、森林空地,而且每次的时间都很长,甚至能达到3个小时。这样幕天席地可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松鸦、黄鹂、青蛙、蛇、鼩鼱、老鼠、甲虫等等都可不是吃素的。而蜗牛却无法快速逃走,所以这种暴露非常非常危险。那它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因为它们是雌雄同体的动物。
与人类不同,蜗牛既能像雄性一样产生精子,同时又能像雌性一样产生卵子。这既是优势,同时也带来了问题。田纳西州的生物学家David George Haskell教授在《看不见的森林》(The Forest Unseen)一书中,他写道,蜗牛的交配过程很复杂,一会儿兴致高昂,一会儿又偃旗息鼓,周而复始,就像“在召开婚前会议,签订联盟条款似的”。那么,它们究竟在协商什么呢?
对于包括蜗牛在内的大多数动物来说,精子往往数量充足,容易产生,且射精过程是一种享受。所以一种假设是,双方都渴望成为雄性的一方。
另一方面,卵子数量稀少,难以产生,因此很珍贵,不会轻易地受精。“对于具有双性特征的动物来说,交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每个个体都对接受精子很谨慎,同时还盘算着让对方受精。”
既然这样,蜗牛为什么是雌雄同体呢?大自然里这样的蜗牛很多吗?答案是:到处都是。
植物王国里有80%的成员都是这样,它们能产生精子(花粉)和卵子(胚珠),所以给予和接受精子都不成问题。每当天气变得阴冷,蜜蜂不再飞来飞去授粉时,它们就会把自己动手当做备选方案。
一般来说,动物的性别很明确,分为雄性和雌性。但斯坦福大学生物学教授Joan Roughgarden在《友好的基因》(The Genial Gene)一书中写道,昆虫的数量占到所有动物的75%,而且不是雌雄同体,我们先将它们排除掉,那么在剩下来的动物中,“有三分之一都是雌雄同体”,这可是个大数目。
那么,谁是雌雄同体?
尽管我们不太注意到这些动物(吸虫、扁形虫、鳉鱼、鹦鹉鱼、海鳗、藤壶、蛞蝓、蚯蚓、绦虫等等),但它们都是左右逢源的好手:既能射精,也能受精,还能转变性别。Roughgarden写道:“总而言之,把所有雌雄同体的动植物加在一起,它们的数量和性别明确的差不多,无论哪种性别群体都不应该被视为‘常态’。”Roughgarden认为,那些认为大自然更偏爱男性或女性的人根本不了解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