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情人节,国内两家知名互联网出行平台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宣布:我们在一起啦!原滴滴打车总裁柳青出任新公司总裁,两个多月后首次面对媒体谈滴滴快的的“蜜月经历”——
■ 孟梅
在今年情人节当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突然宣布合并,原滴滴打车总裁柳青出任新公司总裁。当时市场一片哗然,而柳青和她的团队依旧保持低调面对市场。如今,合并已经过去两个多月,柳青首次站上台前……在近日的一场小型媒体交流会上,柳青解答了媒体的种种疑问,并畅谈了滴滴快的合并后的未来——今后滴滴快的要搭建一个出行平台,不管是出租车、专车、拼车还是代驾等,只要通过滴滴或者快的其中一个入口到达平台就可以选择。关于合并后新公司的名字,她表示“依然没有想好”。
众所周知,柳青有一个很亮眼的标签:“中国IT教父”柳传志之女。柳青于1978年出生, 2000年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2002年在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加入高盛(亚洲)集团工作,2014年8月进入滴滴打车,开始了互联网之旅。
合并——
融合后腾出资源开拓新业务
按照约定时间,柳青出现在媒体交流会现场,简单地将头发拢向一边,红、黑、白三色相配的针织衫,袖子高高挽起,既有高管的气场也像邻家姐姐。据公司内部人员透露,柳青是个工作狂,从早晨6点到夜里12点,基本上都是她的工作时间。
“我们现在称快的团队为‘杭州那边的兄弟’。”对于外界一直质疑滴滴快的两家公司能否很好地整合的疑问,柳青表示:“滴滴快的是中国合并历史上比较少有的。我看过很多并购案子,很少能看到融合这么好的。”
柳青笑着说:“现在快的主要运营的是代驾业务,两边的出租车业务整体都由滴滴战略部负责人在做。专车业务是一号、滴滴并行往前走。”柳青认为,滴滴快的合并后,使得两家公司的资源、产品、技术高度融合。因此能够腾出资源开拓新业务。
“现在用户使用某一个端口叫车,两大平台下所有司机都能收到。有更多司机去回答乘客的叫单、等待时间变短、空驶率降低是合并最大的价值。”柳青表示。
对于合并后的效果,柳青直言自己很满意。“我最骄傲的一点是,我们两个团队都有极大的包容心,尽管打了那么长时间的仗,能够突然间放下并拥抱在一起,这是很需要胸襟的。只谈赚钱的事情是没有任何凝聚力的,只有一个事业足够伟大,大家才会为了一样的目的放弃一些东西,其实就是放弃自己的野心或者竞争心。”
在沟通会上,柳青确认,预计5月或6月份将推出滴滴顺风车业务。主要覆盖的是希望通过拼车业务减轻养车、汽油等费用负担的人群,此外还能因此拓展社交的非职业司机车主。
“拼车将是非常重要的一块业务,我们的目标是减少私家车的出行。”柳青说,中国的私家车每天出行达2.6亿次,出租车是每天3000万次,相差非常悬殊。滴滴快的优势在于根据积累的大数据可以有效地解决拼车难点。滴滴快的希望通过共享,把每一辆行驶的车都排满人,这是最环保的。
上市——
还没有这个计划
目前滴滴快的在出租车领域有绝对优势,最近又在拼车、代驾等业务上发力。如此动作频频,引得外界普遍猜测可能是为上市做准备。对此,柳青明确表示否定,称未来还没有上市计划。“公司上市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为了融资;二是公司或者股东有套现的需求。但是这两个诉求滴滴和快的目前都没有。”她说。
滴滴快的确实不缺钱。去年12月,滴滴获得7亿美元的D轮融资;一个月后,快的也宣布获得了6亿美元的融资。在柳青看来,其实滴滴和快的都是融资性非常强的公司,并不需要去资本市场融资。柳青直言,“我们两边各融了多少钱大家都是知道的,是不是继续融资还是一个问号,这主要取决于花不花得出去,目前公司不差钱。但是我们也会吸引一些投资人进来,目的不是为了融资,而是为了战略上的配合。”
至于盈利目标,柳青也表示打车软件作为一个典型的移动O2O入口,未来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对于盈利这一点,在短期内并没有太大的考量。但柳青表示,“我们觉得很多合作要考虑消费者,无论O2O还是各种各样的合作,一定要给消费者提供利益,这才是核心。给消费者提供附加值我们才会推,这些服务只要有价值一定会能盈利。但是盈利在我们的战略中是第二个被考虑的。”
战略观——
解决中国人出行难
滴滴快的最近推出了拼车业务、代驾业务,加上出租车和专车业务,其业务范围越来越广。那么滴滴快的的战略到底是什么?
柳青给出的答案是:“我们自己画了一张战略图,特别清醒地认为,应该解决中国人出行难的问题,尽可能最大化地使用资源,带来环保的收益,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取得的效果。”
柳青这样分析业务模式维度:“现在出行有很多方式,我们的战略板块是分别从价位、出行方式、乘客等几个维度来区分整合,以此来决定我们每一块业务针对什么样的业务模式。”柳青解释说:“我们其实就是一家服务公司,应该学习全球最好的服务公司是怎么做的。”
如何与出租车行业共赢,这对于滴滴快的至关重要。在柳青看来,如何治标治本地解决乘客、司机以及出租车公司的问题,是企业生存的核心,只有把这三方都协调好,滴滴快的才能有未来。
对于未来的发展,柳青说他们的策略是做淘宝一样的平台。“在平台上做业务的延展才有平台的价值。这不是说我们有多贪心,它确实是我们这个业务的生存之道,就是必须要把平台搭建起来,就像当年的淘宝,不是一个垂直链条,而是一个大平台,什么都在里面卖,用户才会越来越多,出行其实也一样的。”
柳青对于滴滴快的的技术实力信心十足,她认为这才是决定互联网公司成败的关键。“滴滴快的合并后,在中国的日订单量是行业领先的出行公司全球订单量的5倍至6倍。这说明,谁在每分钟内处理的订单数量最高,谁的技术最厉害,匹配单量的速度决定了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