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捷的手机软件下单、穿戴整洁的大厨、一桌可口的饭菜——借助互联网,新型厨师上门服务在国内一线城市悄然兴起;
■ 去年下半年以来,先后有四家专注厨师上门服务的O2O创业企业“开张”,其中两家已获得超千万元级融资;
■ 厨师上门服务虽然满足了消费者定制化服务的需求,但仍存在安全等绕不过的坎儿,服务质量、服务标准和监管等问题也亟须规范和解决。
■ 本报记者 刘月辉 文/摄
随着“互联网+”和O2O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新和延伸,家政成为上门服务中最先热闹起来的行业,上门美甲、上门美容、上门推拿、上门洗衣,各类服务均开启了“上门服务”时代。而定位于厨师上门服务的平台也借势进入“私厨时代”——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好厨师、爱大厨等提供厨师上门服务的互联网平台正悄然走进百姓生活。
什么是厨师上门服务?这种新生事物是否被大家接受?这种互联网餐饮新业态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现阶段还存在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体验:
“不想做饭,请个大厨吧”
便捷的手机软件下单、穿戴整洁的大厨、一桌可口的饭菜——2015年,厨师上门服务这种新的餐饮方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在国内一线城市生根发芽。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先后有四家专注厨师上门服务的O2O创业企业“开张”,分别是爱大厨、好厨师、烧饭饭和点大厨,这几家企业在模式流程等方面具有较高相似度,即用户可以通过网页版或APP预订厨师上门做菜服务。据记者了解,在不到半年时间里,“爱大厨”先后获得天使和Pre-A轮几千万元的融资;“好厨师”拿到中路资本500万元天使轮投资和光速安振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据“好厨师”CEO徐志岩介绍,厨师上门服务自打推出就很受欢迎,但目前该市场还处在“烧钱”培育市场的阶段。
为亲自体验厨师上门服务,5月2日,记者和张女士等几个朋友预约了“爱大厨”的厨师。
提前两天,张女士使用“爱大厨”APP软件预约了上门服务,先根据口味选择厨师、做菜数量、是否代购食材。提交订单后,客服打电话确认,之后与厨师沟通饮食习惯等。5月2日中午11点30分,编号为756的朱大厨如约上门,他首先换上工作服,围裙、厨师帽、口罩、上岗证、鞋套,全身是标准的“爱大厨”定制服。准备完毕后,洗手、摘菜、洗菜、切菜、配菜、炒菜,历时近3个小时后,6个热菜上桌。朱大厨还整理了厨房。
厨师上门服务价格有多种选择,通常因菜品及数量而异,如此次记者预约的是“爱大厨”六菜家常菜,服务费用99元,此外还有四菜69元、家宴等多种服务模式。现阶段,“爱大厨”有优惠券,扣除首单优惠的50元,APP下单优惠5元,此单记者和朋友共支付44元,使用支付宝、银行卡充值或绑定信用卡均可付费。
据悉,“爱大厨”的厨师团队以兼职厨师为主,占到九成,约900人。而“好厨师”则以签约全职厨师为主。朱大厨是兼职厨师,据他介绍,本次服务费99元,公司会全部付给他,公司还报销路费10元。现阶段,用户晒单的话,每个菜还奖励大厨10元。计算下来,朱大厨此单最多可收入169元。
对于选择兼职做上门“大厨”,朱大厨表示,主要是为了尝试新鲜事物、体验新形态下的餐饮服务。他也表示,如果做得好,不排除辞掉现在的工作,做专职上门“大厨”。
朋友张女士认为,厨师上门服务是新鲜事物,有市场需求,“比较适合家庭聚会、朋友聚会,或者不愿意做饭、又不想在外吃饭的人群”。大家此次对于菜的口味都比较满意,对于费用,张女士等几位朋友均表示“不贵,能接受”。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大厨一个人忙活,等待的时间略长。但大家认为,整体感觉还是省心省力省事,厨师上门这种具有多样性、定制化特性的服务方式可取。
中国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冯恩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厨师上门服务能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改变了以往餐馆“坐等顾客”的服务方式,拓展了服务领域,提升了服务功能。目前,厨师上门服务是协会正在宁夏等地重点试点推广的十种社区服务模式之一。
痛点:
安全是绕不开的坎儿
服务标准质量亟须规范
记者随后将“爱大厨”上门服务晒到微信朋友圈,在50余条反馈信息中,大多数朋友表示“很时尚”“这个服务好”,其中有七八位朋友询问服务收费、联系方式等,并表示要尝试。有一位朋友启泽表示下载了“好厨师”APP,但一直没敢用。“很早就下载了这个APP,但觉得不靠谱,同时也有入户隐私、安全方面的顾虑。”不过他表示,最近看到很多朋友在尝试,他也准备约个大厨体验一下。
启泽的顾虑正是很多用户关心的问题。大厨是怎样挑选出来的?如何规范大厨的工作?服务质量如何保障?如何确保用户隐私安全?这些问题也正是厨师上门服务面临的挑战和痛点。
专业人士指出,对于上门服务类O2O,安全是绕不开的坎儿,包括用户人身财产安全、隐私安全、消费安全、食品安全等。冯恩援指出,除安全问题外,服务质量、服务标准和监管等问题也是厨师上门服务亟须规范和解决的。
据记者了解,目前,厨师的考察、培训、规范、监管等工作均由各O2O平台自行进行。爱大厨CEO安凯介绍,爱大厨的厨师需经过资历面试、身份考察期、服务培训及审查等一系列流程才能提供给用户。烧饭饭CEO张志坚也表示,除健康证、在职厨师等必备准入门槛管理外,在各个阶段都会进行厨师培训。
“从消费者角度考虑,提供信息服务平台的互联网企业要管好第一关。”冯恩援表示,目前对准入厨师个人的甄别、遴选、培训等由信息平台企业完成,他们要承担起服务质量、食品安全的责任。针对厨师上门APP企业并非餐饮企业、不擅长餐饮管理等问题,冯恩援建议,互联网企业可以与有法律责任主体的餐饮公司合作。爱大厨、好厨师等目前以劳务输出为主,可开发代料加工、代准产品上门等多样化的服务。同时,可根据技师厨师等级,进行服务细分。
目前,各大平台对于厨师上门的服务质量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厨师的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记者了解到,目前没有现行的法律法规条例适合提供厨师上门服务的APP企业。“要加快制订厨师上门服务的相关服务标准和产品质量操作规范。”冯恩援表示,监管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协会正积极与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尽快制订相关政策。
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厨师上门APP基本提供两种服务形式,一种是客户自备食材,另一种则是由厨师代购食材。对此,冯恩援的担心主要是在外送服务环节中,原辅料、半成品等在途的安全。他提醒消费者向提供服务的企业索要发票,以备发生安全意外时,有据可循。
隐私安全问题和人身安全问题也是不少用户颇有顾虑的。对于用户的“害怕”心理,安凯的做法是考察及培训厨师的专业性、沟通能力、人品等。
冯恩援提醒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联系厨师,以做到可追溯,保障自身权益。”
专家:
引导消费市场
站上餐饮业风口
其实,早在几年前,北京就有餐饮机构提供厨师上门自助餐、公司年会等餐饮外卖服务,其主打中高端市场,一直以来不温不火,没有形成规模,更没有在大众消费中普及起来。也有家政公司提供类似服务,但这些“私厨”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只是靠经验做饭。
如今,“互联网+”使得传统的“私厨”真正走向大众,把一部分用户的需求挖掘出来。徐志岩称,“好厨师”要先跑量培养用户习惯,平台搭建完成后再考虑把其做大做强。初期,公司不考虑盈利,未来不会与厨师和用户争夺利益,靠增值服务获利。
据徐志岩介绍,“好厨师”今年推出的年夜饭套餐,产品一上线订单量直线上升。张志坚表示,“烧饭饭”上线5个月以来,已达到日均300单的订单量。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餐饮行业O2O用户(指通过线上下单、线下消费的餐饮消费者——编者注)规模为0.98亿人次。预计到2015年,用户规模将达到2亿人次。
另一组数据显示,经过2年的探索转型,餐饮业正迎来消费的春天。“今年1~3月销售收入7458亿,增长率悄然至11.2%。2015年,大众餐饮将进入3万亿新时代。”冯恩援说。
厨师上门服务无疑站在了餐饮业的风口上。在冯恩援看来,“互联网+”时代,虽然厨师上门服务刚刚起步,但随着服务和品质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的不断推广,逐渐能解决部分“懒人”、年轻人的日常需求及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同时满足消费者的心理消费需求,对于完善消费路径、满足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市场具有新的意义。冯恩援认为,“互联网+”时代意味着“传统餐饮业迈向现代服务业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