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吉伟德
3月24日一早,深圳一36岁的IT男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当日凌晨1点他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他是名校计算机硕士,生前就职于某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负责一个项目的软件开发。据其妻子说,他经常加班到凌晨,有时甚至到早上五六点钟,第二天上午又接着照常上班。(4月7日《南方都市报》)
又是一起年轻职场者的“猝死”,又是一个精英人士的“早逝”。如同诸多类似事例的翻版,初入职场的他们原以为自己年轻可以承受一切,却没有想到不重视休息与健康的结果,便是永远倒在未竟的路上,从而留下唏嘘与遗憾,泪水与痛苦。
或许,用人单位让其承接项目开发属于诱因,死后的冷漠也需要谴责。但也须认识到,权利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自我争取而来的,健康与生命除了要有用人单位的保护,还需要自己有“会休息”的认识与能力。一个人连休息都不会,连自我保护的底线意识都没有,那么陷入“猝死的悲剧”的可能就会比较大。
不久前,有媒体记者随机选择了90位年轻人进行了街头拦访,学生、IT白领、网店店主、快递员等,只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感到累吗?”结论是,超过八成的年轻人感到“累”。 熬夜、加班、酗酒、暴饮暴食、抑郁…… 构成了他们共同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也成为身心俱疲的直接原因。公开的报道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近55万,平均每天有上千人猝死,其中多数为中青年。
其实,要预防和避免猝死风险的发生并不难,有时候仅是“给心情放放假”,让自己在忙碌之中“偷点闲”。这就要求每个职场者,一方面要淡看成功和得失,不过于功利和急躁,给自己更长的休息时间和更大的调整空间;另一方面则要学会自我保护,懂得拒绝与推却,在多种选择中去选择最好的方案。
休息还没有成为意识和习惯,更没有成为一种素质,这是现代人的通病,也是“我为什么不幸福”的原因之一。现代人生活得累,年轻人猝死的案例在不断增多,患亚健康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大,有人不懂得休息,不争取而是主动放弃休息权,结果既伤害了自己也纵容了侵权,并无助于全民“休息”意识的形成。如此看来,懂得休息,善于统筹,不要把个人的成功与否捆绑在金钱、权力、地位上,多一点兴趣与爱好,以随时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随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多进行一点锻炼与体检并不难实现,否则就可能“今天用健康换钱,明天用钱去找健康”。
职场固然需要打拼也鼓励打拼,但切不可“用命拼”。有时候,停下脚步看一看,放下心情想一想,或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身体才是个人最大的本钱,若连健康与生命都没有了,又拿什么去竞争与打拼?若连自我保护都做不到,又何以去做好职场之事并最终获得成功?但愿又一个“职场猝死者”的悲剧,能够换来对健康的基本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