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姚建
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动车和高铁,铁路的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47岁的济南铁路局动车司机薛军,是这一变化的见证者。他驾驶过浓烟滚滚的蒸汽机车、噪声如雷的内燃机车、时速二三百公里的高铁动车,安全行驶247万公里,相当于围绕地球62.5圈,累计运送旅客达1100万人次。他珍藏的四种火车驾照,更是“中国速度”的真实见证。
由于外祖父是铁路职工,家离铁路又近,薛军是伴着火车的汽笛声长大的。“那时候经常踮着脚尖、趴在窗台上,羡慕地看着拉着一溜车盒子的火车司机。”薛军这样告诉记者。1985年,薛军如愿以偿通过社会招工进了铁路局。经过培训,1987年,他拿到了第一本火车驾照,上面记录了他从锅炉司炉人员到副司机的成长过程。
那时的火车是蒸汽机车,需要三个人开,正、副司机负责开车,司炉工负责铲煤烧煤,三人必须配合好,火车才能顺利前行。冒着黑烟的蒸汽机车工作环境很差,司炉工每隔几秒就要铲一次煤,一天下来薛军的脸上、身上都是黑的。
1992年5月,薛军拿到了第二本驾驶证——客运内燃机车驾驶证。薛军先后驾驶过东风4、东风4D、东风11型机车,这一干就是14年。2006年,薛军拿到了第三本驾驶证——电力机车的“驾照”。电力机车的驾照比之前的驾照更难考,除了理论考试和机车构造理论知识、故障应急处理能力必须达到90分以外,实际操作考试也相当重要。机车检查、外线操纵,一点小小疏忽都不能有。
改变的脚步没有停歇,中国铁路的发展日新月异,转眼就来到了高铁时代。2008年,薛军考取了第四本驾照——动车组驾驶证。动车司机的选拔考试要求非常严格,动车司机选拔必须是担任司机职务两年以上,并安全乘务10万公里以上的现职电力机车司机,这一规定提高了动车司机的准入“门槛”。
从选拔到数次考试、面试、实习,经过三年准备和考试,2011年,薛军顺利拿到了来之不易的准驾时速300~350公里的动车驾驶证。
在薛军眼里,机车就像是孩子,也有喜怒哀乐、调皮捣蛋的时候。只有真情与它交流,才能得到真心的回馈。“我与机车交流的语言,就是标准化作业流程。只要你把每一个手势、每一次呼唤、每一道程序,都做到位,机车自然会老实听话,不然它一定给你脸色看。” 他总结出了“一清、二想、三看、一朗诵”作业法,每次上车前先弄清所要担当的动车组型号,在头脑中默想一遍该种车型的操纵方法和技术特点,上车之后迅速查看运行记录交接单了解机车运行状态、查看各显示仪表掌握运行信息、查看各开关位置熟悉操纵环境,输入完运行参数后逐一呼唤确认。“有了这四步,可能存在的误操纵隐患就完全可以避免了。”
打开薛军的微博,有着一串长长的数字,记录着他百日安全赛的成绩:“3500趟、3600趟、3700趟、3800趟”。每个数字后面又都跟着“加油!”两个字,这是妻子送给他的鼓励。
“为了让自己能开好车,妻子承担了全部家务。有时父母孩子生病,也瞒着,生怕影响我开车。”薛军说,“就是这份愧疚之情,时刻提醒着我,安全不能出任何问题,只有全心全意开好车,才是对妻子的最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