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
《黄金时代》海报
萧红的一生,从传统男权社会冲出来,没有冲到底,就让我们为她拼死冲出的那段路叫好吧!对于萧红,我们不能不有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理解之同情或同情之理解的情怀。
■ 张红萍
自描写萧红生平的影片《黄金时代》上演以来,谩骂萧红的话语就不绝于耳,论者拿道德的眼光审视、评说萧红,要求萧红做贞女,而全不顾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萧红所处各方面的环境如何。
那么,萧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
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是不同的,人与人的心性与灵魂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有的人具有强烈的个性、丰富的情感,她们有一个不易被人侵犯的自我世界,这样的人有明确的自我,有对美好的追求,有敏感的心灵,萧红就是这样一个人。具有单纯天性的萧红从小就修筑了自己的自我世界,这个世界中只有善良的爷爷和她,是相当和谐、快乐的。她以为这个世界可以永远下去,在她的一生中她一直追求这个和谐快乐的世界,但自爷爷去世后,这个世界就毁灭了,再也没有重建起来。
当代表男权的父亲给她安排了一桩包办婚姻时,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反抗,这反抗是不要别人安排她的自我世界,宁愿自绝于这个社会也要保住自己的自我世界。在她满怀憧憬的短暂的玫瑰色青春期,表哥出现在她的自我世界中,她认为表哥可以让她的自我世界和谐、快乐,虽然表哥已经结婚,但她还是要通过私奔实现她的追求,结果悲剧的命运自此拉开,以后是命运的连环套,一节一节的套下去,最后把她套死。
有人说萧红不该在男人的世界中打转,但追求幸福生活,怎么能离开你的同类,追求爱情怎么能离开男人?一个感情丰富、炽烈的人(才十几岁)怎么会没有爱情的憧憬?爱情在人生中有它独特的价值与丰富的意义,关键是你遇到什么人,处在什么时代?而不应该简单地说遇人不淑,或不该不断追求爱情。至于说她依赖男人生活,这更是个复杂的话题,在那个时代,连男人都不能自立,她的表哥、她的未婚夫,包括萧军身边的一群所谓的文化人,不都在钱面前无能为力吗?那时的男人尚不能经济独立,更何况是女人。她是没有职业,但她不是一直在勤奋努力地写作吗?
人性是复杂的,所以人是复杂的,人的处境更是错综复杂的,萧红遇到的这些个男人也是复杂的。按说,萧红遇到的这些男人肯定都不是坏人,甚至他们曾经一时的义气值得赞赏,否则萧红也不会选择与他们度过长短不同的生活。但最后这些男人都负了萧红。她的表哥因为经济不能独立与怯懦抛下了已经怀孕的萧红,这是萧红生活中第一个该指责的男人。已经怀孕,身处绝境,但对生命还留恋(仅十八九岁)的萧红,想来想去除了投靠与她有点瓜葛的未婚夫外,再无可投靠的人,于是她硬着头皮尝试着投靠了这个人,于是观众不能原谅她,谩骂她的人说:你应该去死,否则人的尊严与女人的道德摆在了哪里?
一个叫周冲的女人,在她的文章《萧红,那个饥饿的贱货》中说,萧红主动选择噩运。她的意思是萧红应该对她不幸而悲惨的命运负责。但另一些人却认为一个人有生的渴望、爱的欲望属于正常追求。所以,一个女人虽然身处绝境,但仍有爱的希望,仍然想拥抱生活,这不仅不应该指责甚至应该歌颂。萧红投奔的未婚夫在与萧红厮守了几个月后,因为社会、家庭、经济的压力销声匿迹了,这时的萧红只有死路一条,她再没有投靠的人了,但她就是不认命,她给萧军所在的报社写了求助信。所以有一天萧军出现在萧红的面前,他看到了她才情饱满的绘画、书法和诗歌,他被她吸引了,而她呢,其实是早已倾慕他了。这两个不得志而又有共同文学爱好的人,寻求温暖、认可与情感的慰藉应该说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许多观众觉得她轻贱,不该这样不把道德贞操当回事,又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
那个靠写《萧红,那个饥饿的贱货》类似的文章可以衣食无忧的女人,说萧红每次都主动选择噩运,荒不择食,像八爪鱼一样牢牢地抓住身边的每一个男人,用依赖做男人的性奴。但萧军是上帝给萧红送来的礼物,不管以后的是非恩怨,他们相爱了,萧红终于尝到了爱的滋味,虽然他们很贫穷,连五毛钱的被子也租不起,但萧红那一串串的笑声,萧军蹲下身来给萧红系鞋带的温情,说明他们是因爱结合在一起。因为爱,她把苦当乐;因为爱,她容忍了爱人的出轨与再次出轨;因为爱,她忍受了爱人的家庭暴力;因为爱,就算他们之间有多大的分歧,她仍然爱着他。在他们的爱之间,如果非要做比较,萧红爱得更深更烈更久,她那短暂一生明晰的爱只有这一次,所以这爱伤害了她,背叛、分歧、冷遇、家暴、不体贴。在临汾分手的火车上,她痛苦地喊着说:你没好好听过我一次!这时有孕在身的她伤心了,累了,所以她要逃离这折磨她的感情。
如果她是那依赖而人格不独立的女人,她怀着他的孩子,就应该依赖和屈服萧军。但恰恰因为她是一个精神、人格独立的女人,她知道她是谁,她要做什么,她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们因共同的文学爱好走到一起,又因为共同的文学爱好发生分歧分手。她一生追求的就是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她是那样的倔强,过分的独立与自尊。也许这一次该“怨”她,如果她能屈服的话,能不那么坚持自我的话,能审时度势世故一些的话,但她太固执了,所以性格决定命运!
她累了,心灰意冷了,想过一种世俗普通男女的夫妻生活,这个要求并不奢侈。她明明知道自己不爱端木,但没有爱就不能过平静、安详的生活吗?她的这一选择是仓促和草率的,但有多少人的生活不是仓促与草率的呢?就是那些在爱情婚姻上申明自己深思熟虑的人,最后不也离婚了吗?萧红就像许多人一样想侥幸过上平静、安详的生活,但似乎并不容易。婚前,她也知道端木的自私与软弱,但当她的生活与他的自私与怯懦真正遭遇时,她灰心了。她说她将孤独终身!
生命是仓促而荒凉的,萧红和张爱玲都将生命意象感受为荒凉,这是那个时代与生活给女人的感受。繁弦急管,然后是急管齐下。再顽强的生命,也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十年来,生与死的挣扎,身体内外的疾病、流言蜚语的中伤,她都顽强地挡着,但这一次不行了,不可治愈的疾病侵害了她的肺部,死神要把她带走,年仅31岁,她还想苦斗、奋斗,写完她未完的《马伯乐》,但不行了,她必须与这个世界告别,幽幽地不情愿地告别!挣扎结束……
观影结束,颇觉人生苦海,萧红尝尽苦味,但没有这些苦及对苦的理解,也就没有《生死场》《呼兰河传》与《马伯乐》(未完),也就没有著名作家萧红!
萧红的一生,从传统男权社会冲出来,没有冲到底,就让我们为她拼死冲出的那段路叫好吧!
对于萧红,我们不能不有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理解之同情或同情之理解的情怀。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