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4/9/m201409112fa8890b3fa4482ea2440824f3b2b17f.jpg
■ 木须虫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日前就刚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进行了公众网络调查。在回收的5871份有效问卷中,有80%的网友赞成高考恢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4-09/11/008625.html

等待处理…

“全国一张卷”承载高考公平的焦渴

2014/9/11

■ 木须虫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日前就刚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进行了公众网络调查。在回收的5871份有效问卷中,有80%的网友赞成高考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试卷”。(9月10日《北京青年报》)

高考是全国一张卷好,还是允许各省自主命题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有过充分的实践,应该说难有定论,各有利弊。实际上,不管是高考“一张卷”还是“多张卷”,都不影响到招生的结果。我国高校招生执行的是计划配额制度,各高校在各省招多少学生,都是相对固定的。

那为何选择全国高考“一张卷”的意见会近乎一边倒呢?在笔者看来,这个选择中事实上包含着对高考公平的强烈诉求。高考作为分配高等教育资源的方式,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相对公平的手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政策的调整,高考公平招致某些诟病,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是区域之间的差别。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考清华、北大较容易,而某些省份只能是大小“状元”的专利。“一张卷”形成尺度的统一与刚性,可让这种不公平放大,成为推动招生公平的筹码。二是城乡差别。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农村学生考大学难、考名校更难。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平等命题,但是考试不利于贫困学生也是因素之一。全国“一张卷”意味着弹性的空间更小,农村学生可以通过主观努力,缩小现实中的差距。三是人口流动的瓶颈。流动人口子女随迁接受教育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高考全国“一张卷”可以有效化繁为简,无论是当地高考就地录取,还是当地高考户籍地录取,都提供了可行选择的充分选项。

然而,解决高考公平的问题,在怎么考上做文章其实是本末倒置。如果不从招录制度上实现考试与招生的分离,不改变考试作为分配教育资源手段的属性,一些技术与方式上的改良,无助于消除公平的裂痕。从长远来看,高校的招生应与学生的科学综合评价对应起来,而考试只是方式之一,考试则由第三方来组织,通过高校对学生和学生对高校的双向多选,赋予高校和学生充分的选择权,最大限度维护社会公平。

上篇:点亮红烛最美的教师节礼物
下篇:公务员福利应该有个标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