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底,社会对男女的要求存在巨大差异,女人依然是被看的对象,需要用容貌取悦于人。
■ 男人和女人形象的重塑都既有赖于自己,也有赖于对方。没有健全的男性,就没有健全的女性。同理,没有健全的女性,也就不会有健全的男性。
■ 佟吉清
中国男人普遍仪表邋遢、气质猥琐,难以“匹配”正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女人……最近,国内某著名论坛的热帖《现在上海马路上明显女的比男的高一个档次,有图有真相》在网络疯转,令男性大受刺激,愤愤不平,高喊“震惊”。作者还配发了年轻男女在街头一起行走的照片,证明“现在的男的要么狗头狗脑,要么缩头缩脑,没一个看着舒服的,倒是女生都蛮有气质”。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
即便身处“看脸时代”,“以貌取人”仍不足取,但这个略显武断的形象对比,却透露出一些值得玩味的真问题。说到底,社会对男女的要求存在巨大差异,女人依然是被看的对象,需要用容貌取悦于人,作为居高临下的观看者,男人不屑于加入“外貌协会”,无需在外形上“浪费”脑筋。在社会场域中,男性可以通过金钱和地位,获得指点江山的自信,手握权力仿佛可以睥睨一切。回到家庭生活,女人负责貌美如花,男人只管赚钱养家,被当做夫妻绝配。
传统社会的两性分工和地位差距,划归女性的义务是生儿育女,以保证族群的繁殖延续,男性则要外出猎取食物,确保家人不受冻馁之苦。从基因遗传的角度出发,男性要求配偶年轻貌美,女人基于“活下去”的需要,在意男性的经济能力,“郎才女貌”遂成为最现实的择偶标准,备受拥趸,影响至今,并从婚恋取向蔓延到公共空间,在就业与晋升等方面都渗透了专门针对女性的容貌审视,以有形或潜在的导向形塑着女性的身体。
揆诸现实,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观念,为成功定义出男女不同的标准。老话说“鼻涕小子出好汉”,男孩从小就被要求更有出息,不必拘于衣着卫生等小节。长大成人之后,要在职场上长袖善舞,拥有一席之地,用才华或财富证明一切。只要他“才高八斗”“胸怀天下”,即便披头跣足、蓬首垢面,也会博得个浪荡才子、大智若愚的美名。那些爱打扮的男人则被贬斥为“娘娘腔”,不够“爷们”,不是“汉子”。相反,人们常对女孩说,“漂亮的脸蛋产大米”,她们的外貌被赋予更大的使命,可以改变遗传基因,用来证明夫君的能力与实力。因此,“英雄难过美人关”,男人对美女总是孜孜以求,锲而不舍。
有人说,中国男人们普遍压力太大,忙着买房、还贷,忙着赚钱、养家,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睡到自然醒,没有时间去装扮自己的外表。咋听此言,似有道理,但很忙很累的何止男性。女性除了要在职场上打拼,又身兼二职负责照顾家庭,还得面对种种偏见与歧视,在事业上“有为”“有位”殊为不易。但无论是流水线上的打工妹,还是出入写字楼的高级白领,看起来都那么大方得体,释放出健康自信的气息,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尊重自己。
所谓“各花入各眼”,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中国男配不上中国女”的论断可以不当真,但审美是社会现实的投射,需要观察的是背后的深意。随着性别平等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女性通过经济自主过上体面的生活,不必为获得终身“粮票”,以男性的好恶雕刻身体,对自己的形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利。我的容貌我做主。她们的内心世界强大而坚定,个性张扬魅力十足,美丽与聪慧并存。这样的女人,当然有资格挑选自己喜欢的婚恋对象,有理由与“内外兼修”的男性比肩而行。
虽然世界杯期间,各领风骚的“男模队”给女球迷带来眼球的惊喜,但取悦女性的“男色时代”远未到来,固守“女为悦己者容”这个老词不放,便先就陷入男权社会的立场。
这个世界离不开女人,就像离不开男人一样。记得学者易中天说过,作为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男人和女人形象的重塑都既有赖于自己,也有赖于对方。没有健全的男性,就没有健全的女性。同理,没有健全的女性,也就不会有健全的男性。既然如此,男人们就要放下身段,别再拘泥于欣赏者的角色,做个让女人眼前一亮的暖男,以期两性相娱,各美其美,达到美美与共的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