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4/6/20140620df8d7bc7a1814993ada39944a74e86d6.jpg
在动荡的岁月里,她失去了很多东西, 但始终以一种超然的襟怀,看透世间的灰暗和沉重,心怀悲悯,微笑向暖,面向阳光,给远方若隐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4-06/20/003945.html

等待处理…

心怀悲悯 微笑向暖

——读许燕吉的《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2014/6/20

在动荡的岁月里,她失去了很多东西, 但始终以一种超然的襟怀,看透世间的灰暗和沉重,心怀悲悯,微笑向暖,面向阳光,给远方若隐若现的希望涂上一层暖暖的光泽。在书的结尾,这位豁达怡然的老人从容写道:“遗体捐献手续已办过,做一个高级阿Q,等待自然规律的胜利。”

■ 咸红心

如果单纯读历史,容易感觉历史太过漫长,也太繁杂,很难读懂,读透。而当一个人娓娓陈述其撕裂、飘摇的个人百年史时,裹挟着她的历史显得如此真实,让人有如临其境的体会。读罢许燕吉的自传《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我为洪流里如微尘般无助和渺小的个体命运唏嘘,更为一个知识女性在求生欲望下的隐忍与乐观的精神世界所敬佩。许燕吉今年初在南京去世,那一天正是她81岁的生日。“曾经风高浪急历千苦,依然心平气和对全生”,一副挽联诠释了她的一生。

这本书讲述作者从20世纪30年代到当下的80年人生历程。“国家干部变成了铁窗女囚,名家才女嫁给了白丁老农”,许燕吉的人生称得上传奇。正如她自己所写的那样:“生活在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说不清有多少人身不由己。人生被历史的巨刃割得七零八落,如同摔碎在地上的泥娃娃,粘都粘不起来。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许燕吉的父亲许地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今天,大部分人知晓的是他被选入小学课本的名篇——《落花生》,不仅是很多国人的文学启蒙,也是人生启蒙。 “不羡靓果枝头,甘为土中一颗小花生,尽力作为‘有用的人’,也很充实自信。”这是当年父亲在《落花生》里所传达的理念,也成为许燕吉的人生信念。1941年父亲猝死于香港,这一年许燕吉只有8岁。不久日军占领香港,母亲带着许燕吉及其哥哥逃往内地,辗转漂泊于湖南、贵州等地。新中国成立后,许燕吉考入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随后在“反右”斗争中被隔离审查,入狱6年。其间,孩子胎死腹中,丈夫与之离婚。1969年,她被疏散到河北一个极为艰苦的地方,后为生活所迫,嫁给陕西一位大她10岁的农民,她称之为“老头子”。1979年平反回到南京,成为江苏省农科院副研究员。

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际遇。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许燕吉被自己的性格所害。她心无城府,大大咧咧,干事风风火火,加上曾经的天主教徒背景,她就茫然无知地被打成“右派”、“现行反革命”,一个一心报效祖国的大学毕业生,顿时成为阶下囚。

然而,性格也救了她。正是因为拥有开朗达观的性格,即使精神和肉体受尽重重磨难,她也在艰难困苦中找到一条又一条活下去的路。在监狱的织布车间,她的脚癣发作,“趾间的裂口红鲜鲜,疼得步步钻心”,狱友们劝她哭出来疼得就轻一点,她却给她们笑脸, “决不为烂脚流泪”。入狱之初,许燕吉就立志学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她还用牛虻的话激励着自己:无论活着还是死去,我都是一只快乐的大苍蝇。

虽然有至亲,但是也要相隔数十年才得一见;虽然与狱友产生了感情,但是也不能通信往来,一切哀愁只能深埋内心;明知道发黑的红薯有毒, “5分钟的斟酌抉择”后也毅然吞下去,只为活命……能在那个时代幸存下来,该有多么强大的心智,方能克服所有的沟沟坎坎?

有人问暮年的她人生哪一段时光最好,她回答,都挺好。“在监狱里那段时光也挺好,我认识了很多人,接触了很多我从来没接触过的人和事,我还帮了很多人。” 许燕吉命运多舛,可贵的是,她并没有把痛苦变成摧残自己的东西,相反变成了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即使是“人生如麻花般被扭曲油炸”,但这本书的主人公几十年不变的是清澈的眼神和明朗的笑容。6岁的小燕吉在照片中衣着精致得体,如公主般幸福优雅;年近40岁时与老头子的合影中,衣衫简朴的她脸上尽显开朗知足,毫无悲苦忧虑之态。即使平反复职后,许燕吉对老头子也不离不弃,她用“即使没有爱情,也是一个契约”来形容自己特殊的婚姻,说“老头子没做什么伤害我的事,十年来都和平共处,我有义务养活他”,人性的温暖与价值取向在她身上一览无余。

在动荡的岁月里,她失去了很多东西, 但始终以一种超然的襟怀,看透世间的灰暗和沉重,心怀悲悯,微笑向暖,面向阳光,给远方若隐若现的希望涂上一层暖暖的光泽。在书的结尾,这位豁达怡然的老人从容写道:“遗体捐献手续已办过,做一个高级阿Q,等待自然规律的胜利。”

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过分的渲染,只有刻在心里的回忆,而简单的文字,却往往有着力透纸背的能量——这本书做到了。

上篇:水仙神韵
下篇:妮可·基德曼:真实的人生一样传奇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