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尼和父母在一起。
人物档案
尼格买提·热合曼,央视主持人。1983年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毕业。2006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魅力新搭档”选拔赛取得第二名;后与王小丫一同主持《开心辞典》;同年担任《全家总动员》节目主持人。2013年,随着青歌赛的落幕和《开门大吉》收视率一路飘红,其清新自然、活泼阳光的主持风格为观众所喜爱。
小尼的床头摆着两本书,一本是蒋勋的《孤独六讲》,一本是父亲送他的《上帝唇边的长笛》。也许你不会想到,镜头前幽默机智、开朗阳光的小尼,小时候不仅性格内向,而且还爱哭鼻子。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小尼认为是爸爸改变了他。
从小就让孩子找到自信
小尼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一个维吾尔族家庭里。父亲是新疆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母亲曾是新疆歌舞剧团的歌剧演员,后成为新疆电视台的译制导演。小尼自幼受家庭的艺术感染,悟性很高。但他小的时候,安静又腼腆,还爱哭鼻子。他就读的是一所汉语学校,因为汉语发音不很标准,经常会被周围同学嘲笑。因此,他更不愿意说话,遇到陌生人时,话没出口,脸就先红了。为此,父亲很着急,想了许多办法帮助儿子建立自信。
8岁那年,父亲带小尼去动物园玩。回家的时候,父亲故意走“丢”了。小尼找不到父亲,心里很着急,一边大声呼喊“爸爸”,一边在人群里四处寻找。可是,公园门口人来人往,根本没有父亲的影子。天色已晚,小尼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心里一阵慌乱,不由地哭了起来。看看身边除了一些好奇的眼神,根本没有爸爸的影子,他意识到哭也解决不了问题,于是,擦干眼泪想办法。摸了摸口袋,有父亲给的10元零花钱,于是,他开始找人问路,最终登上了回家的公交车。
下车后,小尼一回头,忽然发现父亲竟然跟在自己身后。原来,这一切都是父亲“策划”的。看到父亲默默地注视着自己,小尼哭了。父亲为他擦干了眼泪,严肃地说:“遇到困难,要自己克服,不要哭鼻子。你是男孩子,要懂得男儿有泪不轻弹!”
小尼点了点头。自此,小尼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受再大的委屈,都想办法自己解决。小尼喜爱英语,可是由于胆小,一直不敢与人交流,口语水平很差。为此,父亲从新疆大学请来了一名外籍教师,还让他参加了英语俱乐部。在那里,小尼慢慢变成了一位自信、开朗、活泼的阳光男孩儿。1994年,小尼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主持了在北京、上海两地举办的“国际儿童艺术节”,以后又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佳少年”称号,还参加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该放手时要放手
在父亲眼里,小尼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孩子。这种性格缘于父亲从小对他的“放手”培养。
1995年,12岁的小尼去云南拍一部电视片,他扮演的是一位误入森林的少年,需要双手反绑着吊在树上拍戏,一拍就是四五个小时。野外的蚊子又大又多,小尼全身被叮得又疼又痒。有时打电话回家会觉得委屈,想放弃。但父亲对他说:“你要是块金子,就得坚持。你要是懦夫,就回来。”后来再打电话,小尼就都说自己很好,不想让父母担心。
2000年,作为新疆唯一的代表,小尼去香港参加宋庆龄儿童基金会的演出,到了香港,因为主办方把北京时间和新疆时间搞混了,没人接机。小尼就自己在机场找人帮他联系,自己把问题解决了。
高二的暑假,同学们都参加了各种辅导班,小尼本打算借暑假好好补习一下英语口语。可是,他一进家门,就被父亲叫进了书房。父亲说:“放暑假了,你应该到另外一个课堂去学习!”小尼一愣,以为父亲知道了自己的想法。但父亲却说:“我说的不是辅导班,而是社会大学,希望你能够到社会大学去锻炼一下。”父亲说的社会大学是让他去酒店端盘子,“你已经年满18岁,要知道,生存比考学更重要!”小尼拗不过父亲,只好答应了。多年后,小尼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因为,这段打工经历不仅锻炼了小尼的独立生活能力,而且丰富了他的社会阅历。
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后,从大三开始,小尼就不再要家里寄生活费了,大四时,小尼毛遂自荐,到北京移动电视台应聘兼职节目主持,凭着过硬的基本功和社会阅历,成功赢得了这个职位。
打工是辛苦的。每天下了课,小尼急匆匆地去挤公交,前往距离学校40多公里之外的北京移动电视台主持节目。制完节目,又赶晚班车回学校,那段时间,小尼常常是子夜时分才能入睡。由于睡眠不足,小尼患上了神经衰弱症。父亲得知儿子的情况后,赶到北京看望儿子。他心疼地说:“儿呀,你就不要再去打工了!”小尼却笑着说:“爸爸,你说过,生存比上大学更重要。再说,这份工作可以锻炼我的能力。”
及时的提醒和“打气”
2006年,小尼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魅力新搭档”选拔赛。小尼知道,这是自己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比赛。比赛高手如云,要想胜出可谓是比登山还要难。小尼有些信心不足。报名前,他给父亲打了电话。
知子莫如父。从电话中爸爸听出儿子有点信心不足,就对儿子说:“沾地气就能有底气。你只要扬长避短,就一定能克敌制胜!儿子,老爸对你有信心!”父亲的话对小尼鼓励很大,他说:“有老爸支持,我一定能够拿第一!”
小尼相信父亲的话,沾地气就能有底气。只要虚心学习,沉着应对,就会扬长避短,出奇制胜。为了说好普通话,小尼开始跟着电视学,跟着收音机学,还专门请了学校的老师做辅导。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后,小尼还要对着镜子练习口型。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小尼的普通话终于去掉了新疆味儿,越来越纯正了。
当“魅力新搭档”4进3的比赛拉开帷幕时,父亲早早坐在了电视机前,眼盯着电视荧屏,心悬了起来。毕竟,这是一场事关儿子前途的大赛。小尼第一个出场,一曲唱毕,父亲禁不住泪流满面。他一边鼓掌,一边为儿子喝彩加油。比赛结束了,小尼凭着出色的歌喉、优美的舞姿和幽默娴熟的主持风格进入3强。父亲站起来,一个劲儿地说:“亚克西,亚克西。”
后来,小尼成为王小丫的搭档,父亲对他说:“儿子,你一定要虚心,向电视台里的前辈学习,只有这样,最终,你才能够单飞!”
小尼记住了父亲的话,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主持风格,成了央视新的人气之王。
“爸爸给了我成长的力量”。这是央视名嘴儿小尼的最大感悟。其实,面对曾经腼腆而又懦弱的儿子,父亲不是拔苗助长,也不是包打天下,而是给儿子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让儿子自己去锻炼成长。
(张萌根据《央视名嘴小尼:爸爸给了我成长的力量》《魅力主播的童年故事》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