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4/7/20140729a65881f1d1f04c00825e46fdb54a6940.jpg
“东方之珠” 半岛饭店 太平山顶缆车 麦奀云吞店 对香港的印象多来自港台歌曲及电影,当我在地铁站看到尖沙咀、旺角、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4-01/18/005971.html

等待处理…

跟着影视歌曲游香港感受“东方之珠”的速度与激情

2014/7/29

“东方之珠”

半岛饭店

太平山顶缆车

麦奀云吞店

对香港的印象多来自港台歌曲及电影,当我在地铁站看到尖沙咀、旺角、油麻地、铜锣湾、天后这样的地名时,就决定买一张55港币的八通卡,把一天的时间交给香港的大街小巷。

“遇上你的拥抱天时地利刚好”

都说香港是“购物者的天堂”,没去还真难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而去了就知道名副其实。

在香港乘地铁,无论是金钟、尖沙咀、旺角还是铜锣湾站下车,出站你就钻进了迷宫般的商厦,上下几层,人潮涌动。如果你愿意,任何一个站点你都可以晃它一天,有吃、有玩、有的逛。

本人不怎么爱购物,所以对香港一直兴趣不大。此次是从泰国旅行归来在香港转机,又适逢圣诞节,索性逗留三天,走马观花游了香港。

由于真实的践行,传说中的香港也有了意外:首先是,香港被称为弹丸之地,想象中该车水马龙、拥挤不堪,可是到香港后非但没有紧迫、逼仄之感,反而有一种雍容与阔达。尤其是从堵车严重、感觉压抑无比的曼谷归来,更是感觉到了呼吸的顺畅。

香港就像有一个独具慧眼且手艺精湛的主人,虽然小空间,但是由于精心设计便有了大格局的艺术效果。“别看香港小,路上基本不堵车。”来机场接我们、从北京来香港工作3个月的张先生如是说。

想象中的“购物天堂”物质极度繁荣而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寡淡无趣,其实亦不然。在这里,无论是初游还是深度游,无论是购物狂还是吃货,也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总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线。

而香港给我的最大感受是:速度与激情。这里的电梯速度比北京快得多,每每踏上电梯,我都在想:老年人是否适应这样的速度?尽管寸土寸金,香港街道上基本没有过街天桥,一切井然有序。在繁华地段“过马路”尤其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浩大的行人队伍,静静地等候,急急地出发,大家簇拥着却有条不紊,场面极其壮观。

他们是这座城市的主旋律,年轻、时尚而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而置身于这样浩瀚的年轻大军之中,游客不再是游客,而是融入其中感受到一种不孤独的快乐。

去年12月24日下午5点多,飞机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从曼谷抵达香港机场。在深圳工作的好友唐唐请朋友来接我们,见到我们就说:“赶紧回去放行李,已经订好了七点半游维多利亚湾的船票。”

唐唐是我上世纪90年代认识的读者,那时报社还在灯市口,她因为爱看我的文章而给我写信,彼此成为好朋友。这次正是由于唐唐的精心安排,我和小伙伴们有效地利用了时间,不但领略了香港圣诞节的热闹气氛,也比较深入地体会了港土风情。

观维多利亚湾夜景是香港行的首推,而“洋紫荆号邮轮”是全香港独有的海上食府,有“游港第一正选”之称。圣诞前夜,久违的老友、璀璨的夜景、精美的自助餐,一切的一切都汇成了欢乐的海洋。大约 8点左右,广播召集游人去甲板上观赏维港“幻彩咏香江”激光灯光表演,见证梦想与激情的迸发。而菲律宾乐队的表演,更是将欢聚推上高潮,我们不禁率先步入舞池,尽情摇摆……

林一峰在《维多利亚》中唱到:“你是避风港等待着过客靠岸,在你怀里停歇的人不怕巨浪……再野的心也会厌倦汹涌波涛,遇上你的拥抱天时地利刚好……”

是啊,无论香港几经改变,维港依旧美丽,她将香港岛和九龙紧紧怀抱,记录着香港成长的种种印记,那些事和那些人……

向上“太平山”,向下“香港公园”

第二天我早起一个人出去溜达,出门就看到站牌“麦当奴道”。我们住在半山区,据说是香港富人区,很多明星私宅在这里。

沿着坡路上行,就看到了火车轨道。原来这里刚好是太平山山顶缆车的一站。所以遛弯回来吃完早餐就直奔太平山。原来“麦当奴”是英国派驻香港的第六任港督的名字,站牌上写着呢。红色的缆车火车模样,只有两节车厢,途经4站,全程也只有8分钟。行至中途可以俯瞰港景,司机会暂停让人拍照,然后继续前行。那一刻,小火车大约是60度倾斜,你会感觉高楼大厦以及维多利亚湾都倒向你的怀抱,形成一个圆环状。

很快就到达终点站,可以买票继续上摩天台观景,也可从山顶广场正门口右转,沿芬梨道步行到达狮子亭观景台。

我沿着“炉峰自然步道”准备绕山一周。眼前随处可以看到很多标牌,介绍着树木花草的名字、性能。大约走到20分钟之后,问一个当地人模样的女子,一个小时是否能走完一圈?女子看了看我说:“如果你赶时间,还是按原路返回吧。”

我怎么死心原路返回?而后来证明我的决策英明。因为大约又走了20分钟,就来到了豁然开阔的一面,这里就是传说中拍摄香港夜景的最佳位置。从山上俯瞰维多利亚港及九龙半岛,壮丽与豪迈,一览无遗。

有意思的是,坐缆车下山的时候,我以为每站必停,结果是一下就坐到了终点。跟司机说明,他说:“你没告诉我要下车。”原来中途下车是要跟司机提前说的。还好,他让我从车尾走到车头,缆车倒着开,我到麦当奴道下车。

马不停蹄与唐唐以及她的香港朋友萍乘地铁去尖沙咀。出地铁我就看到了鼎鼎大名的“半岛酒店”的牌子。正是圣诞节这天,金碧辉煌、豪华典雅的大厅里坐着满满的,中间有大提琴乐队表演。跟我一样怀着好奇心而来的“看客”着实不少,他们毫不怯场地纷纷在圣诞树下留影,倒是那些正在吃着英式下午茶的人们,成了背景与陪衬。

香港半岛酒店作为香港历史最为悠久的酒店,它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成了一种象征。而全香港三个最重要的文化景点也毗邻半岛酒店,即香港文化中心、香港艺术博物馆及香港太空馆,皆值得参观和游览。

晚上唐唐的香港朋友在位于皇后大道东(罗大佑有首歌叫《皇后大道东》)的“香港苏浙沪同乡会”宴请我们,席间另一位“老香港”感慨说:“想当年,在半岛酒店喝下午茶那是很神圣的事情,现在都大众化了。”

曾经有人说,没去兰桂坊就不算来过香港。那天圣诞大餐之后,我们一行慕名走到隔着一条马路的兰桂坊。兰桂坊依山坡而建,在长约一公里的街道两旁林林总总汇集着几十家酒吧和食肆。如果喜欢拍照,这里随意都能找到绝佳的男女主角。

第二天清晨,我从住处出来选择了“下行”。经过很长的石阶,再过马路就来到了香港公园。香港公园是港岛商业中心区里难得一见的大型休憩场所,不但公园不要门票,这里的温室花园及观鸟园等,也可以免费参观。

香港是一座激情四射的魅力之城,也是一块制造了无数传奇的胜地,没想到它是如此的温润、惬意。

踏着影视歌曲,浏览大街小巷

26号上午沿着尖沙咀海湾大道行进,脚下就是著名的“星光大道”。这条海滨大道上满是港台著名影星的雕像、手印和签名,还有片场模型,耳边不时传来 “看,张曼玉”之类的惊叫。

对香港的印象多来自港台电影及歌曲,当我在地铁站看到尖沙咀、油麻地、旺角以及铜锣湾、天后这样的地名时,立马就决定买一张55港币的八通卡,把这一天的时间交给香港的大街小巷。

在尖沙咀地铁我巧遇一位深圳来购物的女孩,她说她通常到旺角购物,那里算是中档品牌的,铜锣湾和尖沙咀比较高档,而油麻地属于中低档的……我问佐敦有什么好玩的?她说:有两家菜馆,都是著名美食家蔡澜写过的,一家叫粗菜馆,一家是麦奀记云吞……

怀着感恩之心与深圳女孩一起先来到旺角,这里人气真的很旺,不出站仅在集购物商场、酒店以及办公室大楼为一体朗豪坊就“万事大吉”了。中午在“简单厨房”要了一份三文鱼菠菜饭,一杯咖啡,总共143港币。吃完出来才发现女孩推荐的“池记”云吞就在对面。还好朗豪坊酒店门前有免费WIFI,发微信抒发了自己的遗憾。

油麻地是港星张柏芝的出生地,它与旺角、尖沙咀一起组成九龙最繁华著名的“油尖旺”区。而油麻地历史更悠久,更具本土气息,人们很大程度上仍旧保持着香港传统的生活方式,是香港旧日生活的探询地。

漫无目的行走在油麻地,看着买卖海鲜产品的阿公阿婆,我感觉这里更接近真实。这里的庙街素有“平民夜总会”的称号,即便是下午,到处都是排长队买小吃的年轻人,著名的“肥姐小吃”店前就排了数十米,我选择在一家奶茶店前凑热闹,买了一杯焦糖奶茶,味道的确堪绝。

每到一站我通常是走一条横向街,然后再走一条竖向街。佐敦地铁出来没走多久,就找到了目标之一“粗菜馆”,得来全不费工夫。时间尚早,饭馆里没有人,可是门前的两大招牌来头不小。一幅是金庸的题字:“天然本色,粗粗有料。”另一幅则是美食专栏作家蔡澜的推荐。

佐敦大街比尖沙咀、旺角清净得多,当我漫不经心地转到对面的一条街,居然就迎面撞见了“麦奀记”。

尽管不饿还是进去要了碗云吞面。这家被称作“全港最好的云吞面”曾经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访过。38港币一碗云吞面上来,黄灿灿的面条里窝着几个鲜虾云吞。味道的确不错,环境也如女孩所说的那般,“地方很小,不起眼儿,服务员年纪不轻,而且爱搭不理的。”

在香港这片美妙的天地里,无论你是有备而来,又或是误打误撞,总会邂逅到让你心动不已的这样或那样的美食。

那天计划最后一站是“天后”,但是到铜锣湾的时候已经夜幕降临。沿着繁华的街道溜达,就看到维多利亚公园的牌子,于是走到公园。公园里正有土特产展销,买票进入逛了一圈。

Twins在《下一站天后》中唱道:“站在大丸前细心看看我的路,再下个车站到天后当然最好。”有人独爱铜锣湾的热闹,我却想到下一站“天后”看看那里的风景。但是时间有限,只能到此为止了。

记得在太平山顶的卢吉道上发微信时,暂居香港的同事说:“你这是深度游了!”其实,我知道,这只是“浏览”而已。香港的味道需要放慢脚步,慢慢品味。我会再次来这里用双足丈量!(胡杨 文/摄)

上篇:没有了
下篇:姚晨:我为公益“作秀”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