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1/pc202001012d5ed3fa653d499193584b008665e86f.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徐旭□ 杨永刚 岳小琳 初冬时节,一场薄雪盖住了祁连山脉的座座群山,火箭军某基地座座导弹军营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2-01/01/066264.html

等待处理…

每次装备换型都如凤凰涅槃

——火箭军某基地官兵练兵备战纪事

2020/1/1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徐旭

□ 杨永刚 岳小琳

初冬时节,一场薄雪盖住了祁连山脉的座座群山,火箭军某基地座座导弹军营驻扎于此。

这里是“高原火箭兵精神”的发源地。50年来,一茬茬官兵用沉默的坚守,抒写着高原军人寸心为国忧的无限情怀,形成了“扎根、过硬、奋斗、奉献;氧气少,奉献精神不能少;海拔高,工作标准要更高;环境苦,更要苦干不苦熬”的“高原火箭兵精神”。

今年10月1日,该基地所属某导弹旅,驾驭大国长剑再次走过天安门广场,向世人发出“备战打仗的使命高于天”的铮铮誓言。

“我们的目光有多远,我们的导弹就能飞多远。”任务归来,发射一营营长陈磊带领官兵再次沉寂,在大山里孕育雷霆的力量,向打赢高地开启新一轮冲锋。地下龙宫、深山密林、高原戈壁,处处留下他和官兵们摸爬滚打的身姿。

党的十九大代表、该旅技术室主任陈学东对备战打赢有着近乎痴迷的追求,下班排、进洞库、上阵地,甚至还钻过导弹发射筒。他结合实践搞革新,一项项成果助推大国长剑腾飞,被誉为“草根发明家”。

站在无垠大漠的一角,看着自己亲手检测的导弹扶摇直上,回想从军20个年头,正站在讲台上为新战士授课的某导弹旅二级军士长吴涛,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力量:使命催征,初心永恒!

走近高原战士,他们一张张笑脸的背后,是一个个酸涩的故事。

“不恋繁华恋荒凉,只恨手中剑不长。一纸红头通令,多少有志儿郎”,大漠深处,放弃优越舒适生活环境的某导弹旅官兵,义无反顾走进了荒无人烟、风雪弥漫的戈壁荒滩,如同高原的红柳和骆驼草一样将根深深扎于大漠之上,那一句句“战缺氧,斗严寒,深山戈壁扎营盘”的战斗誓言,在高原上回荡,传颂着一代代官兵讲奉献、爱本职的英雄赞歌。

有“导弹血液分析师”雅号的该旅原推进剂化验师李金生,把老母和妻儿从北京接到了驻地。这里海拔高、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没有新鲜蔬菜,一家人就吃窖藏的土豆、萝卜和白菜;没有自来水,妻子就和乡亲们一起到几公里外的地方背水喝,冬天就在河里凿冰取水;没有学校,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妻子就自己给孩子上课。一个人的课堂上,她给孩子时常讲起的是:“流血流汗不流泪,危难时刻志更坚。多少战友留残疾,多少同志把命献。人离高原情难断,高原情结重如山。”

同样在今年阅兵场上亮相的,还有该基地另一个导弹旅,他们驾驭的大国长剑作为压轴“出场”,该型洲际战略核导弹,实现了我军战略能力的新跃升,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世界和平的王牌底牌。

“新的设备要有新的作为,新的时代要有新的担当。”操作间内,作为由“传统”到“集成”转变的探路者,该旅发射五营四级军士长高啸说,每次换型都如凤凰涅槃。武器换型后第一次执行演练任务,便遇到了“拦路虎”——配套的专用吊车尚未到位。官兵们经过论证决定用通用吊车替代,虽有一定风险。但他们表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单位,必须‘敢’字当头,跳出思想惯性的窠臼,摆脱‘路径依赖’的传统做法。”

在高啸等专业尖子的带动下,一个个“神瞄手”“神吊手”“金手指”脱颖而出,成为撑起大国长剑腾飞的中坚力量。某旅发射四营原教导员王司全在土建施工期间牺牲,他的弟弟王司恒继承哥哥未竟的事业。如今,已经是一级军士长的他成为全旅公认的“平台专家”,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时光穿梭,岁月峥嵘。作战值班中研练、跨区驻训中磨砺、长途机动中应变、红蓝对抗中淬火、大项任务中洗礼……近年来,该基地官兵执掌大国重器,奔跑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书写着新一代“高原火箭兵”的壮志豪情。

上篇:系病毒性肺炎 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
下篇:山东各县将普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